【老师,您好!】向晓庆:教育是点燃,是期盼,是一场温柔的守望
发布时间:2025-09-11 20:58 浏览量:8
“学生能够成人成才,就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这是黔南州贵定县树人中学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向晓庆最朴实却最动人的话语。
在学生们心中,她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向妈妈”。这一声称呼,是她三十余年如一日坚守教育战线,倾注心血与爱心换来的最温暖回报。
妈妈的慈爱心+教师的新理念
以爱为桥,托举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教育是点燃,不是灌输。”向晓庆始终坚信,唯有用心浇灌,才能让孩子们向阳生长。
2014年,她通过遴选来到贵定县树人中学,成为初一(2)班班主任。面对一群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她干脆把自己的行李搬进宿舍,与孩子们同吃同住:清晨六点准时叫醒他们,一遍遍教会整理内务;课堂上讲方法、讲故事、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课余时则陪伴他们适应独立生活。
她最在意的,是孩子们的情绪与心灵。2018年,班上一名学生因长期不吃早餐在课堂上突然晕倒,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天色微亮,她便提着一袋热气腾腾的早餐走进教室,轻轻放到那名学生的课桌上,陪着他一口一口吃完才放心离开。
她对班上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她会在孩子生日那天悄悄布置好黑板,用小蛋糕为他们补上缺席已久的“仪式感”;有孩子的校服破了,她在灯下俯身缝补,一针一线极尽仔细;见有几个孩子没喝上鲜牛奶,她就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们订奶,每天把热好的牛奶悄悄放进他们的课桌箱里。
临近中考的一个周末,班里几个住在乡镇的孩子没能像城里同学那样回家,她便特意为他们买来德克士和热气腾腾的饭菜。孩子们围坐一圈,边吃边笑,嘴角的油光与眼里的亮光一同闪烁——那一刻,看着他们久违的欢畅,向晓庆的眼眶悄悄湿了。
因为有爱,师生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她所带的两届班级都获评“先进班集体”,还创建了全校第一间“幸福智慧教室”——书架上摆着她挑选的读物,窗台种着孩子们亲手栽下的“希望”,在那间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孩子们收获着快乐、自信与成长。
妈妈的责任心+教师的新方法
以智引航,点亮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愿学、会学,才是课堂最美的样子。”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英语、学得扎实,向晓庆不断探索新方法。她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鼓励展示与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建立自信、激发兴趣。
面对差异化的学习基础,她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生设计拓展任务,为学困生量身制定学习清单,课后耐心一遍遍辅导,不打击、不放弃,用鼓励托起他们的信心。每到周末,她会为学困生梳理一周重点,假期还上门帮教,并通过微信督促孩子们朗读英语,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落下”。
2015—2017年间,向晓庆同时肩负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还兼任学校教学副校长。彼时学校刚独立办学,万事从零起步,她不愿落下任何一环。那几年,她几乎把学校当成了家:白天奔忙于教学管理,夜晚又伏案备课、陪伴学生。
为培养学生责任感,她大胆推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让每名学生轮流承担班务,在实践中学会管理、学会协作,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功夫没有白费。2017年,她带的“智乐班”中考实现“逆袭”:进校前50名仅9人,毕业时翻倍到18人,全班总均分仍稳居全校第一。家长们感叹:“孩子遇到向老师,是一生的幸运。”
多年来,她所教班级英语均分长期保持在80分以上,2020—2021学年两次期末统考成绩更突破110分(满分120),多次夺得全县第一。她用坚守与智慧告诉学生:学习可以苦,但也能乐在其中。
向晓庆,这位平凡却伟大的教师,用“妈妈的心”滋养学生的心灵,用“教师的魂”点亮孩子们的梦想。她用自己坚守初心、倾情奉献的身影,诠释着何为学生喜欢、家长爱戴、社会赞誉的好老师。
贵州教育报记者 郝梦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罗欢
三审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