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院那些学生特别招人喜欢,我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发布时间:2025-09-29 10:03 浏览量:13
【藏在照片里的记忆《讲台圆梦》(上·节选)⑭】
2025年9月29日,晴,星期一
上课铃声响过后,晨光透过教室的玻窗,在阶梯教室课桌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讲台上,老师握着激光笔不停地在显示屏上移动,知识点随着温和的语调缓缓流淌。
讲台下150多双眼睛,像盛着星光的小灯笼,牢牢追随着老师激光笔的移动。同学们做笔记时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着老师清晰的讲课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安静又温暖的小诗。整个教室里,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心不在焉,只有知识在目光与目光之间静静流淌。
这一温馨的画面,勾起了我对7年前在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现为湖北恩施学院——下同)上课时场景的深情回忆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成了我到湖北民族大学参与高校与新闻媒体互聘交流“支教”活动的又一平台。这里的学生们,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而我,早已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那天,我从湖北民族大学乘摆渡车来到科技学院,第一次走进校园去到教室的路上,学生们总热情地向我打招呼,“老师早上好”的问候声不绝于耳。我被学生们的热情和朝气所感染,也被不断地问候声所包围。
第一次上课,整个教室黑压压一片,这是我到湖北民族大学“支教”上课时第一次遇到有这么多学生听课。财务管理四个班为一个教课单元,150多名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探索光芒的记忆,至今令我难忘。
每次上课铃声响过后,一个可以容纳500多人的阶梯教室里静静的。望着一张张陌生而又可爱的面孔,让我惊喜不已。学生们开课前就自觉地集中坐在靠近讲台附近,目光齐刷刷地注视着显示屏的课件。
我在去科院之前无形中给这里的学生画了个像:科技学院的学生是其他学校选录后剩下的才被录取到这里来读书的。半年教学后,这里的学生用实际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也改变了我之前的“偏见”。
课间休息时,我喜欢和学生们聊天,与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也会跟我诉说学习上的一些压力,偶尔也跟我分享一些他们人生中的快乐。我就像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样,一点没有隔阂。
△作者在原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现为湖北恩施学院)带的《应用文写作》 课结业时与同学们的合影。
△上三图:作者在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现湖北恩施学院)带的《应用文写作》课结业时与部分学生留影。
有一位女同学视力不太好,每次上课时她总是选择最靠前的位置坐下。我在讲课时也时而不时地走到她的跟前,问她听清楚没有,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的,等等。从她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她是把我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脸上不时露出微笑。
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也会偶尔问起我关于北京旅游方面的事。好些学生说:“以后有机会到北京了,一定去看望老师!”
科技学院半年的教学,给我留下了人生难舍难忘的情感,无论从学生干部到学院领导,从普通学生到各位老师,对人都那样的谦和慈祥。与之前人们介绍的科技学院的“课不好上,学生不好带,教学质量差”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版本。
科技学院的教课任务即将结束之际,我还特地把我所教学的八个班的学委及部分学生代表叫到一起小聚了一次。后来有老师知道这事后问我:“老师‘请客’的理由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伙伴,也是我在晚年走上讲台后结识的一批学弟学妹。”
我从这里离开时,有的学生还恋恋不舍的对我说:“胡老师下学期还代我们的课吗?”
上完课的那天,我与学生们照相呀,合影呀,交谈呀,大家依依不舍,有同学还噙着泪水送我到校园门口。那天,我也禁不住泪水地一步三回头,频频向他们招手致意……
有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我深以为然。在与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付出了爱,也收获了爱。现在,我教过科技学院那些学生,大都会在节日时发来祝福的信息,尤其是教师节的那些问候,让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受到学生们的爱与尊重的荣耀。
学生们也把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寄寓在每一个细节里。在这里教学结束离校返京时前夜,陈鑫、刘磊两位同学先是请我吃饭,次日傍晚还特地赶到火车站为我送行。
结束科技学院教学工作返回北京后,本应再到学校看看这些学生的,每次都来去匆匆,没能如愿。不过,2018年11月中旬,我返回恩施办事时,再次特别邀请了李春艳、黄蓉蓉、陈鑫、刘磊等10多位学生小聚了一次。
△上四图:经教育部批准,2021年转设更名为湖北恩施学院(原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具有现代高校气派校区。
我回北京后,学生刘磊还从千里之外给我寄来了家乡的甜柿、葡萄酒;陈鑫同学在2019年春节时还从老家寄来了腊肉、蜂蜜等土特产。
更加让人难忘的是财务管理二班学生徐德顺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离开北京前还专门去看望了我。
到科技学院任教已过去7年多了,现在每当我想念在这里教过的那些学生时,我就会翻开离开学校时大家送给我的纪念册。指尖抚过封面略显温润的触感,一页页翻开,满纸都是熟悉的字迹——有人细细写下课堂上的趣事,有人认真叮嘱我保重身体,还有人用俏皮的画笔画下的一张张笑脸。
那些留言里藏着青春的热忱,也藏着我与学生们共处的美好时光。读着读着,仿佛又回到了科技学院学生们中间,耳畔是他们提问的声音,眼前是一张张鲜活的脸庞。那几本学生签名送给我的纪念册,早已不是简单的礼物,而是装着满满思念与回忆的宝盒。每次翻开,看着置于首页合影照中的每一张脸庞时,多么想与他们再见上一面……(胡仁钧文/图,欢迎转发)【待续:《讲台圆梦》(上·节选)⑮陈鑫,湖北民大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五班学委,学生中的佼佼者】
- 上一篇:清明遇仙的柳书生
- 下一篇:三国烽烟中的彝族雄魂:孟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