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的领导,人民的主席!
发布时间:2025-10-04 09:58 浏览量:3
华国锋的性格,始终给人一种慈祥而坚定的感觉。第一次见到他的人,常常觉得就像遇到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面相慈善,待人温和,从不盛气凌人。
在一次会议上,有基层干部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某地百姓生活困难,急需一笔资金修路引水,可是资金缺口巨大,若动用财政拨款,就会影响到上级既定的计划。现场气氛一度很紧张,大家都犹豫着,不敢开口表态。
华国锋沉思良久,缓缓说道:“人民的事,再难也得办!别的可以等,群众的生活不能等。”他语调平和,却掷地有声。话音落下,会场鸦雀无声,随后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厚道与坚定。
华国锋从不以个人为先,他时刻顾全大局,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许多与他共事过的人回忆道:“华主席是一个忠诚可靠的人,一心为民,没有半点私心。”这种品格,赢得了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爱戴。
百姓们常说:“华主席是我们的好领袖!”这种评价不是空话,而是千万群众在他为民谋利的点滴行动中,凝结出来的真情。
他以厚道立身,以忠诚立志,以为民立德。他不求个人功名,却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功德盖世的形象。正因如此,人们把他称为“人民心中的主席,人民拥护的主席,人民爱戴的主席!”这既是赞美,也是历史的见证。
华国锋的工作方法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他常常组织“诸葛亮会”。所谓“诸葛亮会”,就是不依靠少数人的拍脑袋,而是请来基层最懂情况的农民、工人,还有有理论知识的专家,大家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他深知,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有一次,湖南正在推进大规模水利建设。专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设计方案,图纸精美、计算精确。然而,当方案拿到“诸葛亮会”上,几位农民代表一听就摇头:“书记,这办法是好,可咱们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工人。要是照图施工,根本干不下来。”
有人担心农民说得太直率,会惹领导不快。然而华国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连连点头,示意大家继续说。他仔细听完,又问:“那按照你们的经验,该怎么干才行?”农民们于是把多年积累的土办法说了出来,哪块地适合挖渠,哪条沟能省工,哪段地势容易塌方,都讲得清清楚楚。
听完之后,华国锋又把专家请回来,让他们结合农民的建议重新调整方案。最终的设计既保留了科学性,又更贴近实际,施工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却提高了。
华国锋在会上笑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既要听专家的道理,也要听百姓的声音,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办法。”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深受震动。
这种虚心求教、善于集思广益的气度,正是“厚道人”的真实写照。他从不自以为是,而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最高的位置。有人说:“跟着华书记干事,我们心里踏实,他是真正懂百姓冷暖的人。”
- 上一篇:遐想苏轼来到儋州海边
- 下一篇:唐人写中秋,真是天花板级别的,小众又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