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写中秋,真是天花板级别的,小众又惊艳
发布时间:2025-10-04 10:30 浏览量:3
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晃就要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对国人而言,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心有所盼,月圆常好。
古人优雅,对秋夕皎月从不吝啬笔墨,尤其是唐人,正式将“中秋”定为节日,每每抒怀寄意。
关于月亮,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上古时期拜月神,有“嫦娥奔月”之典。到了中古时期,人们又为月亮赋予了新定义,许多习俗被传承下来。而现代人,已经将登月视为一场跨越历史的革命。
今天,我们就梦回前朝,看看唐人笔下的“中秋月圆”,到底能有多惊艳。
01.
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
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
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张南史《和崔中丞中秋月》
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独自登上西楼,心中满是情思。千家万户都在等待这一时刻,看月下露湿,银辉漫洒,享天地间清朗之气;
月光倒映在水面之上,金波逐涟漪,月中桂树仿佛生在远山峰峦之间。猜不透鸦鹊为何此时向月而飞,难道也被这唯美的景象惊动了吗?
史书中,关于张南史的记载很少,仅知是幽州人,善弈棋,玄宗天宝末入仕,安史之乱后被肃宗召回,出任左卫仓曹参军。
笔下有《雪》《月》《花》《竹》《泉》《草》诗,格调清新,意境高远。
02.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戎昱《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望西楼之月,与江城景致相似,静静地倚在栏杆处,心中泛起悠悠情思。虽相隔万里,但面对银白的月光,心中所想所念都是一样的,这是一年之中,月色最好的光景,使人一眼难忘。
猛一看,以为是桂子从天而降,再仔细瞧瞧,又差点误以为芦花带雪,凭空飘起。这样的美景,正适合如玉的美人映水自照,只可惜这月光太过清亮,惹人怜惜,好似一眨眼就会消失。
戎昱,中唐诗人,与杜甫、岑参交好,曾一度从军,后得颜真卿邀请,入其幕府,憾未成行。晚年官至刺史,生平事迹所见不多,早年得京兆尹李銮赏识,想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但因其“戎”姓似蛮族,想让他改姓入赘。
戎昱婉拒,作诗回绝: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实际上,这首诗是戎昱写给御史中丞崔瓘的,为史书误载)
03.
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
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
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冷朝阳《中秋与空上人同宿华严寺》
扫净床榻,在中秋之夜与空上人同宿,清幽的佛寺里,彼此畅聊着诗歌。击磬之声断断续续传来,鼓声暮晚才止,清亮的月光洒过重重山,没有尽头;
庭院里长满了青草,可使人安心问禅,窗外萤火纷飞,闪烁着光芒。这样美妙的夜,让人想要在户外漫步,不惜道别,可是再回首时,已是瑟瑟秋风,心中涌起无限惆怅。
冷朝阳,大历年间登进士第,与钱起、韩翃、李嘉祐、李端交从甚密,为其饯别时,引为一时盛事。
04.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刘淑柔《中秋夜泊武昌》
这是刘淑柔仅存的一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生平事迹不详。
两座城池隔水相对,一条河流从中间穿过,浩浩荡荡向东奔流。今夜,传说嫦娥奔月,古老的故事,不知传了多少年,正如黄鹤楼那般沧桑;
暮晚时分,独自驾着一叶小舟,临水观景,此时秋意正浓,荻花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渺茫。内心忽然生出许多惆怅,远山一重一重,总能勾起许多回忆。
05.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在繁华的锦江之畔,一同饮酒赋诗,这样的光景,竟然已经度过了四十年;有谁能想到,在这中秋之夜,我会乘舟在洞庭湖上见看月华如水。
李涉与弟弟李渤,早年为了躲避战乱,隐居在庐山香炉峰下溪地,并养了一只白鹿,因此后人将此地取名为“白鹿洞”,入宋后更是建了“白鹿洞书院”,成著名的文化圣地。
大部分时间,李涉都和妻子参禅悟道,躬耕自给,自号“清溪子”。晚年屡次得当朝宰相举荐,召为太学博士。敬宗朝因事流放康州,不久后病逝。
06.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张祜《中秋月》
在碧空如洗的月色中,桂树姿态更加姣美,清朗的秋季,正是它绽放芬芳的佳期。一年之中,数今晚月色最佳,哪怕相隔万里,我们也能共同见证。
或许,此时正有人羁旅边境,迟迟不归,又或许有人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望着故乡,久久不肯离去。人世间总是充满各自遗憾,无论身处何地,都阻挡不了满溢的相思。
张祜,中唐诗人,曾和徐凝一同拜谒白居易,但白居易轻张祜而重徐凝,包括元稹亦是如此。因此,后来杜牧为此事多有龃龉,一度批评白居易和元稹,为张祜抱不平。
07.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
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
岛外归云迥,林间坠叶黄。
数宵千里梦,时见旧书堂。
朱庆馀《旅中秋月有怀》
长期漂泊在外,一直未能回到故里,每逢中秋佳节,思乡情就更浓。暮晚时分,一群大雁飞过,而我的家乡却远在衡阳;(取雁不过衡阳之典)
海岛之外,归乡的路向云一样,显得那样遥远无根,林间的叶子落了一地,早已枯黄。许多个夜晚,辗转难眠,梦中回到家乡,看见儿时读书的学堂。
朱庆馀,中晚唐诗人,与张籍友善,曾以诗干谒张籍,得张籍盛赞。进士登科后,远赴边塞游历,与贾岛、姚合、白居易、王建等,关系都很亲密。
08.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
若只如今日,何难至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食尚边愁。
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项斯《中秋夜怀》
整日为生计奔波,不知何时才能停下脚步,秋风瑟瑟,一年又要过去了。倘若日子一直像今夜这样平静,又何愁不能到白头?
烟波浩渺,归乡的路如此遥远,羁旅他乡,衣食堪忧,心中满是忧愁。好在先贤的话,多少能给我安慰,他们说人生的富贵与困厄,都不是自己能掌握的。
项斯,晚唐诗人,受知于张籍,后得国子祭酒杨敬之赏识,登进士第,为官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全唐诗》一共收录项斯88首诗,被列为唐百家之一。
09.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薛莹《中秋月》
每个月都会经历月缺月圆,一生百年光景,有些事令人欣喜,有些事令人悲伤。因此劝君多登高楼眺望,去看看那皎洁的月色,虽然美好,却不会长久停留,唯有珍惜。
此薛莹非三国吴词赋家,且性别不同。唐薛莹是位才女,大约生活在文宗时期,生平不详。
10.
云卷庭虚月逗空,一方秋草尽鸣虫。
是时兄弟正南北,黄叶满阶来去风。
薛能《中秋旅舍》
云朵在庭院上空翻卷,明月俏皮地在缝隙间洒下清辉,秋草之间,不断传来虫儿的鸣叫声,为这秋夜增添了几分生趣;
遗憾的是,此时兄弟之间正天各一方,无法相聚。台阶上铺满了黄叶,有风吹来,沙沙作响,又添了几缕离愁。
薛能,懿宗时期的大臣,历京兆尹、工部尚书、忠武军节度使等。后遇兵变,不知所踪。
11.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司空图《中秋》
悠闲地吟着秋日之景,思绪却飘向秋景之外,似乎世间万事都飘忽不定。倘若今夜没有这轮明月,这一年的秋天,就又虚度了。
司空图,晚唐著名诗论家,懿宗朝进士登科,黄巢之乱后,投奔僖宗,得重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司空图辞官归隐,朝廷多次以高官相召,均被婉拒,并建“休休亭”以明志。
12.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曹松《中秋对月》
中秋夜,天空澄澈无云,人们同看明月从海平面缓缓升起。月至穹顶,均匀地向大地洒下辉光,从不偏袒任何一户人家。
曹松,晚唐诗人,逢乱流寓江湖,七十岁始登进士第,列“五老榜”。诗学贾岛,笔下有《己亥岁二首》: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上一篇:厚道的领导,人民的主席!
- 下一篇:何炳棣:“北大舵手”郑天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