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她扶宋庆龄登上天安门离开,总理叫住:阿曾,站我旁边
发布时间:2025-10-17 10:18 浏览量:13
纤手扶孙夫人登楼,转身欲隐入历史帷幕,一声“阿曾”却将她留在了光辉永恒的镜头里。
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正拾级而上。宋庆龄紧随其后,一位身着列宁装、气质不凡的女同志搀扶着她的手臂。这一历史镜头被永远定格。
典礼即将开始,这位女同志完成搀扶任务,正要默默离开。周恩来总理却突然叫住她:“阿曾,不要走,你就站在我旁边。”
这位被周恩来亲切称为“阿曾”的女子,就是曾宪植。她不仅亲历了开国大典,更有着传奇一生——她是曾国藩家族的后人,叶剑英元帅的妻子,还是邓颖超和宋庆龄的秘书。
1910年1月23日,曾宪植出生于湖南双峰县一个显赫家族。她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
晚清重臣曾国藩
曾氏家族世代书香,人才辈出。曾宪植的哥哥曾宪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后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学位;姐姐曾宪楷是著名历史学家。
在这个家族中,曾宪植从小展现出不凡气质。她6岁进入长沙古稻田师范附小,13岁考入徐特立任校长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在徐特立影响下,曾宪植接受了新式教育和新思想。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才多艺,是学校篮球队主力,甚至反串京剧武生,被徐特立赞为“北戏南移”、“女唱男腔”。
1926年底,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生队。在徐特立鼓励下,曾宪植毅然报考,从近2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女兵。
这位曾家大小姐剪掉秀发,穿上军装,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在黄埔军校,曾宪植经历了严格训练。她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西征,抬担架、照顾伤员,从不因出身名门而娇气。
1927年,曾宪植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辗转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叶剑英,两人相识相恋。
叶剑英元帅
1928年,18岁的曾宪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叶剑英结为夫妻。然而,革命年代的婚姻注定聚少离多。
新婚不久,中央安排他们一同赴苏联留学。因名额有限,曾宪植主动让出机会。她平静地对叶剑英说:“这样的学习机会很难得,我们夫妻占一个名额就好。”
随后,曾宪植在上海工作时被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被营救出狱后,她又被派往日本留学,却因日本政府清查中国革命党人再次被捕。
当日本人审讯时,曾宪植坦然告知自己的曾国藩后人身份。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对曾国藩颇为敬仰,随即将她释放。
曾宪植与叶剑英的爱情,充满了一次次错过与分离。
1931年,曾宪植回国与叶剑英重逢。组织安排他们共赴中央苏区,却因曾宪植“外形靓丽、气质出众”,容易暴露身份而不得不放弃。叶剑英前往苏区,曾宪植再赴香港,一别就是七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曾宪植在武汉与叶剑英重逢。短暂相聚后,她又奉命赴香港工作。
1938年,曾宪植在香港生下儿子叶选宁。孩子刚满一岁,她就忍痛将其送回湖南老家抚养,自己返回革命工作岗位。
1941年,曾宪植终于有机会前往延安。她满怀期待能见到丈夫叶剑英,却得知叶剑英已另组家庭。
面对这一打击,曾宪植没有抱怨,而是坦然接受现实,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她先后进入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后分配在中央敌工部工作。
此后,她终身未再婚,独自抚养儿子,将全部心血奉献给革命事业。
1946年,曾宪植随中共代表团赴重庆,担任邓颖超秘书,从事妇女统战工作。她以独特个人魅力,甚至与宋美龄的翻译管梅结为好友。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曾宪植参与筹备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任副秘书长。同年9月,她被任命为宋庆龄秘书,协助宋庆龄适应党内工作。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曾宪植负责搀扶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这一安排充分考虑了她的出身、气质和工作能力。
当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曾宪植站在周恩来身边,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镜头记录下了她清秀而坚毅的面容。
开国大典后,曾宪植继续在全国妇联工作。1953年,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见到曾宪植,风趣地问:“阿曾,你们这支娘子军怕是比不上曾文正公的湘军吧?”
曾宪植笑着回答:“打得过!打得过!” 这一对话,仿佛是两个时代的对话,也是曾宪植革命信念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在全国妇联工作长达40年,历任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等职。
尽管地位崇高,她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在北京椿树胡同全国妇联机关大院的东北角,有一间小屋,曾宪植在那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屋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张屏风隔开两张单人木板床,里面那张自己睡,外面那张留给儿子;四只小板凳围着一张小矮桌,用来吃饭会客;一个小蜂窝煤炉,取暖烧饭兼而用之。
在特殊时期,曾宪植被安排到河北衡水,疾病缠身。她的儿子叶选宁给毛泽东写信,请求让母亲回京治病。毛泽东批示同意,她得以返京。
曾宪植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关心受诬陷的同志及其家属。她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党内党外上上下下的崇敬和爱戴。
1989年10月11日,曾宪植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有人撰写挽联,概括了她的一生:“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
曾宪植的一生,从曾国藩家族的后人,到黄埔女兵,再到宋庆龄的秘书,每一步都踩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节点上。
叶选宁
她的儿子叶选宁后来成为解放军少将,2016年去世。曾家“宪”字辈的下一辈是“庆”字辈,与曾庆红同辈。
历史镜头定格的那一瞬间,周恩来叫住欲默默离开的“阿曾”,正隐喻了这位女性在中国革命中不该被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