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刘宗敏:为李自成断后挡清军不投降,山海关战败,把大顺玩崩
发布时间:2025-10-31 14:47 浏览量:8
大顺猛男刘宗敏:为李自成断后挡清军,宁死不投降,可惜山海关瞎犟不等援军,把大顺玩崩了
刘宗敏的狠辣与悲壮:从打铁的反明,帮李自成打下北京,最后因硬气拒降,脑袋搬了家
铁汉悲歌:大顺猛将刘宗敏十事记
明朝末年,陕西米脂县的铁匠铺里,天天响着 “叮叮当当” 的锤声。铺主刘宗敏,年方二十出头,膀大腰圆,胳膊上的肌肉块子跟铁块似的,抡起十斤重的铁锤,砸在烧红的铁坯上,火星子溅得满脸都是,他却连眼都不眨。
这刘宗敏打小苦出身,爹早死,娘带着他讨饭,没几年娘也冻饿而死,是邻居把他拉扯大,送进铁匠铺当学徒。他学手艺肯下死劲,三年就出了师,凭着一手好活计,勉强能混口饱饭。可那会儿官府苛捐杂税比山还重,米脂县令天天派人催粮,小吏们趁机敲诈,铁匠铺的营生越来越难。
崇祯三年,陕北闹大旱,地里颗粒无收,老百姓饿死的、逃荒的不计其数。米脂县令不但不赈灾,反而变本加厉催税,把刘宗敏的铁匠铺也给抄了 —— 就因为他交不出那三两银子的 “人头税”。
刘宗敏攥着被官府砸弯的铁锤,站在空荡荡的铺子里,眼里冒着火。邻居老王头凑过来,小声说:“宗敏,别硬扛了,听说李自成李闯王在米脂起义了,专杀贪官污吏,你不如去投他,好歹有条活路!”
“李闯王?” 刘宗敏眯起眼,他早听说过李自成的名头,说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把铁锤往腰里一别,咬牙道:“去!这狗官逼得咱没活路,咱就跟闯王反了!”
当天夜里,刘宗敏揣着两个窝头,摸黑去找李自成的队伍。走到半道,遇上几个官府的衙役正在抢一个姑娘,他眼疾手快,抡起铁锤就冲上去,“嘭” 的一声,砸在一个衙役的脑袋上,那衙役当场就没气了。剩下的衙役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
那姑娘跪在地上磕头谢恩,刘宗敏摆摆手:“别谢了,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这世道不太平。” 说完,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
找到李自成的队伍时,天刚亮。起义军正在操场上练兵,李自成穿着一身粗布铠甲,站在高台上训话。刘宗敏挤到前面,大声喊:“闯王!俺刘宗敏,铁匠出身,想跟着您反明!”
李自成转过头,打量着他:“你会打仗?”
“俺会抡锤,杀人不比打铁难!” 刘宗敏拍着胸脯,声音洪亮。
李自成笑了:“好个爽快人!既然来了,就留下,跟着弟兄们一起干!”
刘宗敏就这样投了李自成,刚开始只是个普通士兵,可他作战勇猛,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手里的铁锤换成了大刀,砍起敌人来跟切菜似的。没半年,就凭着战功升了小头目,成了李自成身边的得力干将。他常跟弟兄们说:“咱反明,不是为了当官发财,就是为了让那些贪官污吏知道,老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在潼关南原遇上了明朝大将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联军。这一仗打得惨烈,明军有十万人,还带着火炮,起义军只有三万多人,装备也差。
开战那天,天阴沉沉的,风刮得尘土飞扬。刘宗敏跟着李自成冲在前面,大刀都砍卷了刃,身上溅满了鲜血。他看见身边的弟兄一个个倒下,眼睛都红了,吼道:“弟兄们,跟俺上!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可明军实在太多,起义军渐渐撑不住了,阵地一点点被压缩。李自成骑着马,大喊:“宗敏!你带着一队人断后,俺们突围!”
刘宗敏回过头,看见李自成身边只剩几百人,连忙说:“闯王,要走一起走!俺断后,您先撤!”
“没时间了!” 李自成眼眶通红,“你要是活下来,就去商洛山等俺,咱弟兄们还能东山再起!”
刘宗敏咬咬牙,翻身下马,挥刀砍断马缰绳:“闯王放心!俺就是死,也不让明军追上您!”
李自成勒住马,看了他一眼,转身带着心腹突围。刘宗敏带着几百弟兄,组成人墙,挡住明军的追兵。刀光剑影中,他的胳膊被砍了一刀,鲜血直流,可他愣是没哼一声,继续挥刀杀敌。
等李自成突围出去,刘宗敏身边只剩十几个弟兄,个个带伤。他看了看四周,明军还在追,连忙说:“弟兄们,跟俺走,去商洛山找闯王!”
一路上,他们躲躲藏藏,白天不敢走大路,只能钻山林,晚上就靠野果、草根充饥。有个弟兄伤口感染,走不动了,拉着刘宗敏的手说:“大哥,俺不行了,你别管俺,赶紧去找闯王……”
刘宗敏红着眼,把他背起来:“咱弟兄们一起出来的,要死也死在一起!” 可没走多远,那弟兄还是没气了。刘宗敏把他埋在山林里,对着坟头磕了三个头,心里默念:“兄弟,等俺们打下天下,再来给你报仇!”
走了半个多月,刘宗敏终于在商洛山找到了李自成。那会儿李自成身边只剩十八骑,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见刘宗敏,李自成激动得跑过来,抱住他:“宗敏!你没死!太好了!”
刘宗敏也红了眼:“闯王,俺说过,俺会来找您的!”
那一夜,商洛山的破庙里,十八骑围着一堆篝火,李自成、刘宗敏坐在中间。李自成拿出仅有的半块干粮,掰成小块分给大家:“弟兄们,虽然咱现在败了,但只要咱还活着,就有希望!总有一天,咱要打回潼关,推翻朱明!”
刘宗敏啃着干粮,用力点头:“闯王说的是!俺刘宗敏这辈子就跟定您了,刀山火海,绝不皱一下眉!”
就是这十八骑,成了李自成后来东山再起的根基。而刘宗敏的忠心和勇猛,也让李自成更加信任他,把他当成了最亲近的兄弟。
潼关战败后,李自成和刘宗敏带着十八骑躲在商洛山里。这商洛山山高林密,官府的人搜了几次都没找到他们。李自成知道,要想东山再起,必须先练出一支精兵。
刘宗敏主动请缨:“闯王,俺以前是铁匠,懂点打铁的手艺,咱可以在山里造兵器;俺也懂点拳脚,能教弟兄们打仗。您就放心,俺一定把弟兄们练得个个能打!”
李自成点点头:“好!这事就交给你了。咱现在人少,得精挑细选,招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不要那些投机取巧的家伙。”
刘宗敏领了命,就在商洛山深处找了个隐蔽的山谷,开始练兵。他先带着弟兄们砍树、烧炭,打造兵器 —— 没有铁矿,就把山里的废铁捡回来,烧红了锻造成大刀、长矛;没有盔甲,就用兽皮缝成护心镜。他手把手教弟兄们打铁,手里的铁锤抡得飞起,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嘴里还喊着:“使劲!兵器要打得结实,砍敌人的时候才不会断!”
练完兵器,就练打仗。刘宗敏把弟兄们分成几队,教他们列阵、冲锋、防守。他自己做示范,拿着大刀,动作刚猛有力,每一招都直取要害。弟兄们学得认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直到天黑才休息。
有个叫王二狗的新兵,练了几天就受不了了,偷偷跑了。刘宗敏知道后,亲自把他追了回来。王二狗跪在地上,哭着说:“大哥,太累了,俺不想练了,俺想回家……”
刘宗敏没打他,蹲下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二狗,俺知道累,可你想想,你回家能过上好日子吗?官府会放过你吗?只有咱练出本事,推翻了明朝,你才能回家种地,娶媳妇,过上安稳日子。”
王二狗抬起头,看着刘宗敏满身的伤疤,点点头:“大哥,俺懂了,俺跟您练!”
除了练兵,刘宗敏还帮李自成招兵买马。他经常乔装成老百姓,下山去附近的村子,跟老百姓聊天:“乡亲们,闯王是好人,专杀贪官污吏,跟着闯王,有饭吃,有衣穿!” 老百姓早就受够了官府的欺压,一听这话,纷纷报名参军。没半年,起义军就从十八骑发展到了几千人,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精兵。
商洛山的日子苦,没粮吃的时候,刘宗敏就带着弟兄们挖野菜、打野味。有一回,他打了只野猪,自己舍不得吃,全分给了弟兄们,自己只喝了点汤。李自成看在眼里,心里感动:“宗敏,你这是何苦?”
刘宗敏笑了:“闯王,弟兄们跟着咱受苦,俺是将领,得让着他们。只要咱能成事,以后天天有肉吃!”
就在商洛山的练兵声中,起义军慢慢恢复了元气,等待着出山的时机。而刘宗敏,也从一个勇猛的将领,变成了一个既能带兵又能练兵的帅才,成了李自成最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觉得时机成熟,带着起义军走出商洛山,挥师东进,目标直指河南洛阳。洛阳是明朝福王朱常洵的封地,这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仗着父皇宠爱,在洛阳搜刮民财,兼并土地,老百姓恨之入骨,都说:“福王肥得流油,老百姓瘦得像猴。”
刘宗敏是攻打洛阳的先锋。他带着两万大军,日夜兼程,很快就打到了洛阳城下。洛阳城高墙厚,守军有一万多人,还有火炮,一时之间难以攻破。
刘宗敏围着洛阳城转了一圈,心里有了主意。他把将领们召集起来,说:“洛阳城虽固,但守军士气低落,老百姓恨福王入骨。咱只要能让城里的老百姓帮咱,不愁攻不下城!”
当天夜里,刘宗敏让人在城外搭起台子,把从福王庄园里缴获的粮食、布匹摆在台上,对着城里喊:“乡亲们!福王朱常洵搜刮你们的钱财,霸占你们的土地,现在闯王大军来了,要杀福王,分他的财产!你们要是打开城门,咱就把粮食、布匹分给你们!”
城里的老百姓早就饿坏了,一听这话,纷纷跑到城墙上,对着守军喊:“打开城门!欢迎闯王!” 守军们也大多是穷苦人,不愿意为福王卖命,军心渐渐动摇。
第二天一早,刘宗敏下令攻城。他亲自擂鼓,弟兄们冒着炮火,推着云梯往上冲。城里的老百姓偷偷放下绳子,拉着起义军上城。守军见状,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没一会儿,洛阳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
刘宗敏带着大军冲进城里,直奔福王府。福王朱常洵吓得躲在假山后面,被起义军搜了出来。这朱常洵长得肥头大耳,体重三百多斤,看见刘宗敏,吓得扑通跪倒,连连求饶:“将军饶命!饶命!俺把所有的钱财都给你,只求你留俺一条命!”
刘宗敏看着他,眼里满是怒火:“你这狗王爷,在洛阳搜刮民脂民膏,害死了多少老百姓?今天,俺就要为老百姓报仇!”
他下令,把福王绑在院子里的柱子上,又让人把福王的家产全部搬出来,分给老百姓。老百姓们拿着粮食、布匹,一个个喜笑颜开,对着刘宗敏磕头谢恩。
然后,刘宗敏让人架起大锅,把福王给煮了,做成了 “福禄宴”,分给弟兄们和老百姓吃。他端着一碗肉,对大家说:“乡亲们,这就是欺压你们的福王!今天,咱吃了他的肉,解了心头恨!以后,咱跟着闯王,再也不受这种苦了!”
老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报名参加起义军。攻打洛阳一战,起义军不仅缴获了大量的钱财、粮食,还扩招了五万多士兵,声势大振。李自成进城后,拍着刘宗敏的肩膀说:“宗敏,你立了大功!洛阳一战,咱大顺军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刘宗敏笑着说:“这都是闯王领导得好,俺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下一步,咱就打开封,拿下河南,再进军北京!”
洛阳之战,让刘宗敏的名声传遍了河南,老百姓都知道大顺军有个刚猛的刘将军,专杀贪官污吏,爱怜老百姓。而刘宗敏,也更加坚定了跟着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决心。
崇祯十五年,明朝派孙传庭出任陕西总督,统领秦军,妄图剿灭李自成的起义军。孙传庭是明朝少有的能征善战的将领,之前在潼关南原大败过李自成,是起义军的老对手。
孙传庭率军出陕西,直奔河南襄城,想在这里和李自成决战。李自成得知后,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刘宗敏站出来,大声说:“孙传庭这老小子,上次在潼关让他捡了个便宜,这次俺非要好好教训他不可!俺愿当先锋,去襄城迎战!”
李自成点点头:“孙传庭不好对付,你要小心。咱兵分两路,你带五万大军先去襄城,俺带大军随后就到,前后夹击,必能破敌!”
刘宗敏领了命,带着五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到襄城。他刚到襄城,孙传庭的十万大军就到了。孙传庭骑着马,站在阵前,对着刘宗敏喊:“刘宗敏!你本是草莽匹夫,竟敢反叛朝廷,今日老夫就替天行道,取你狗命!”
刘宗敏也不含糊,骑着马冲上前:“孙传庭!你助纣为虐,欺压百姓,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今日俺就跟你比划比划,看谁先死!”
说完,刘宗敏挥刀下令:“冲锋!” 起义军将士们像潮水一样冲了上去,和秦军展开了激战。孙传庭的秦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刚开始还能抵挡,可起义军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士气越来越旺。
刘宗敏拿着大刀,冲在最前面,一刀砍死了秦军的先锋官。秦军见状,阵脚大乱。刘宗敏趁机下令:“两翼包抄!” 起义军分成两队,从左右两翼绕到秦军后面,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就在这时,李自成带着大军赶到了。两路大军夹击,秦军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孙传庭想组织突围,可秦军已经乱了套,士兵们只顾着逃跑。刘宗敏骑着马,紧紧追赶孙传庭,大喊:“孙传庭!别跑!俺来取你首级!”
孙传庭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往前跑,可他的马突然被绊倒,他从马上摔下来,被起义军士兵抓住了。刘宗敏走到他面前,冷笑一声:“孙传庭,你也有今天!”
孙传庭闭上眼睛,叹了口气:“老夫技不如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宗敏说:“俺不杀你,俺要让你看看,咱大顺军是怎么推翻明朝,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他下令,把孙传庭关起来,等打下北京再处置。
襄城之战,起义军大获全胜,歼灭秦军八万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粮草。这一战,彻底扫清了起义军进军北京的障碍,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来抵抗起义军。
李自成进城后,高兴地对刘宗敏说:“宗敏,襄城一战,你立了头功!现在,咱可以挥师北上,直取北京了!”
刘宗敏兴奋得满脸通红:“太好了!闯王,俺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咱这就出发,早点打下北京,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襄城之战后,起义军声势浩大,沿途的明朝官员纷纷投降,没几个月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而刘宗敏,也因为这一战,成了大顺军中威望最高的将领,仅次于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带着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进城那天,老百姓们夹道欢迎,起义军将士们个个喜气洋洋。刘宗敏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铠甲,手里拿着大刀,脸上满是自豪 —— 他终于跟着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实现了当年的愿望。
可进城没几天,问题就来了。起义军有几十万大军,军饷成了大问题。李自成召集将领们商议,说:“咱不能像明朝那样搜刮老百姓,得想个办法筹集军饷。”
刘宗敏站出来,说:“闯王,那些明朝的官员,个个都是贪官污吏,家里藏着金山银山。咱不如搞‘追赃助饷’,让他们把贪污的钱财交出来,既能解决军饷,又能为老百姓报仇,一举两得!”
李自成犹豫了:“这样会不会引起混乱?毕竟咱刚进城,得稳定民心。”
刘宗敏说:“闯王,您放心!俺有分寸,只针对那些贪官污吏,不扰老百姓。那些肯交钱财的,咱就放了他们;不肯交的,再好好‘劝劝’他们!”
李自成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好,这事就交给你办,一定要注意分寸,别闹出乱子。”
刘宗敏领了命,立马在城里设了 “追赃局”,把明朝的官员们都召来,让他们交钱财。他坐在堂上,手里拿着鞭子,看着下面的官员们:“你们这些狗官,在明朝的时候搜刮老百姓,现在该吐出来了!有钱的交钱,有粮的交粮,要是敢藏私,别怪俺不客气!”
刚开始,有些官员还想耍赖,说自己没钱。刘宗敏二话不说,让人把他们拉下去,用刑 —— 有夹手指的,有打板子的,还有用烙铁烫的。没一会儿,那些官员就疼得哭爹喊娘,乖乖交出了钱财。
有个叫魏藻德的明朝首辅,以前贪了不少钱,却只肯交一万两银子。刘宗敏冷笑一声:“你一个首辅,就这么点钱?俺不信!来人,给俺打!” 士兵们拿着板子,对着魏藻德一顿打,打得他皮开肉绽。魏藻德没办法,只好交出了十万两银子。
“追赃助饷” 搞了一个多月,刘宗敏一共从明朝官员手里缴获了七千万两银子,解决了起义军的军饷问题。可这事也引起了争议 —— 有些官员虽然贪,但已经投降了大顺,刘宗敏的铁腕手段,让他们心生不满;还有些士绅阶层,也怕被 “追赃”,开始反对大顺政权。
李自成得知后,找刘宗敏谈话:“宗敏,现在城里人心惶惶,你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刘宗敏不服气:“闯王,这些官员都是贪官,不交钱咱怎么养兵?咱要是没钱,老百姓也过不上好日子!”
“可咱现在是执政者,得讲究策略。” 李自成叹了口气,“算了,这事先停了吧,别再闹了。”
刘宗敏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听了李自成的话,停止了 “追赃助饷”。可这事已经造成了影响,大顺政权失去了士绅阶层的支持,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刘宗敏心里也有点委屈 —— 他觉得自己是为了起义军,为了老百姓,可没想到会弄成这样。他私下对心腹说:“俺就是个铁匠,不懂啥大道理,俺只知道,贪官就该收拾,老百姓就该帮。”
大顺军攻占北京后,明朝将领吴三桂驻守山海关,手里有五万精锐的 “关宁铁骑”,成了大顺和清军之间的关键力量。李自成派人去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本来已经同意了,可走到半道,听说自己的父亲吴襄被刘宗敏抓了,小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了,顿时大怒,转身回了山海关,投靠了清军,要和大顺军决一死战。
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刘宗敏站出来,大声说:“吴三桂这小子,竟敢背叛咱!俺愿带大军去山海关,灭了他!”
李自成点点头:“吴三桂有五万关宁铁骑,还有清军帮忙,不好对付。你带十万大军去,一定要小心,要是打不过,就赶紧回来,咱再想办法。”
刘宗敏领了命,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走到半道,他接到探报,说吴三桂和清军已经汇合,兵力有八万多人。将领们劝他:“将军,清军骁勇善战,咱不如等闯王派援军来,再一起进攻?”
刘宗敏冷笑一声:“清军有啥可怕的?咱大顺军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怕过谁?吴三桂就是个叛徒,俺一个人就能收拾他!不用等援军,咱现在就去,灭了他们!”
其实,刘宗敏心里也有点傲气 —— 他打了这么多年胜仗,从没怕过谁,觉得吴三桂和清军也没什么了不起。而且他觉得,自己是大顺军的第二号人物,要是这点小事都要等援军,会让人看不起。
很快,刘宗敏的大军就到了山海关城下。吴三桂和清军早就摆好了阵势,吴三桂骑着马,站在阵前,对着刘宗敏喊:“刘宗敏!你抢俺小妾,抓俺父亲,俺跟你不共戴天!今日,俺就替天行道,杀了你!”
刘宗敏也不废话,挥刀下令:“冲锋!” 大顺军将士们冲了上去,和吴三桂的军队展开了激战。关宁铁骑果然勇猛,大顺军虽然人多,但一时之间也难以攻破。
打了半天,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刘宗敏骑着马,冲在前面,一刀砍死了吴三桂的一个副将。可就在这时,清军突然从侧翼冲了出来,大顺军没防备,顿时阵脚大乱。
将领们又劝刘宗敏:“将军,清军来了,咱抵挡不住了,赶紧撤军吧!”
刘宗敏红着眼,吼道:“撤什么撤!咱大顺军没有逃兵!跟俺上,杀一个够本!”
可清军实在太勇猛,大顺军渐渐撑不住了,士兵们开始逃跑。刘宗敏看在眼里,心里又急又气,可也没办法,只好下令撤军。
山海关之战,大顺军损失惨重,十万大军死伤了六万多,武器、粮草也丢了不少。这一战,成了大顺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本来大顺军可以凭借北京的优势,慢慢巩固政权,可经此一败,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抵抗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军。
回到北京后,刘宗敏跪在李自成面前,低着头说:“闯王,俺错了,不该不听您的话,没等援军就贸然进攻,让弟兄们受了这么大的损失……”
李自成看着他,叹了口气:“宗敏,事到如今,说这些也没用了。清军很快就会打到北京,咱得赶紧撤离,回陕西老家,再图东山再起。”
刘宗敏心里又悔又恨,他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让大顺军失去了全局。可事已至此,只能跟着李自成撤离北京,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知道北京守不住了,决定撤离北京,回陕西西安。刘宗敏主动请缨:“闯王,俺来断后!清军要追,就让他们先过俺这一关!”
李自成点点头:“宗敏,辛苦你了。你一定要小心,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赶紧撤,别硬扛。”
刘宗敏领了命,带着三万大军,留在后面断后。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军果然很快就追了上来,在河北庆都追上了刘宗敏的部队。
开战那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刘宗敏站在雨中,身上的铠甲都湿透了,可他眼神坚定,手里拿着大刀,对弟兄们说:“弟兄们,咱是大顺军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是咱垮了,闯王和大军就危险了!今日,咱就算战死,也要挡住清军!”
弟兄们齐声呐喊:“愿随将军死战!”
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军冲了上来,刘宗敏带着弟兄们,在雨中展开了激战。雨水混着血水,流得满地都是。刘宗敏的胳膊又被砍了一刀,鲜血直流,可他愣是没包扎,继续挥刀杀敌。
打了整整一天,大顺军死伤了一万多人,清军也损失惨重。天黑后,刘宗敏知道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弟兄们就全拼光了。他下令:“撤军!” 带着剩下的两万多弟兄,趁着夜色,追赶李自成的大军。
一路上,清军紧追不舍,刘宗敏带着弟兄们,边打边撤,先后在河北、山西打了十几仗,每一次都浴血奋战,为李自成的大军争取撤退时间。有一回,清军把刘宗敏的部队包围了,他带着弟兄们,从包围圈的薄弱环节冲了出去,自己却被流箭射中了肩膀,差点摔下马。
弟兄们都劝他:“将军,您受伤了,先休息一下吧,让俺们来断后。”
刘宗敏摇摇头:“不行!俺是将领,得在前面带头。只要俺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清军追上闯王!”
就这样,刘宗敏带着断后的部队,一路浴血奋战,护送着李自成的大军,终于回到了陕西西安。可这一路,大顺军损失惨重,从撤离北京时的几十万大军,只剩下不到十万人,元气大伤。
回到西安后,李自成看着刘宗敏满身的伤疤,心里感动:“宗敏,辛苦你了。要是没有你断后,咱恐怕回不来了。”
刘宗敏笑了笑,虽然伤口很疼,但他还是说:“闯王,咱弟兄们就该互相照应。只要咱还活着,就有希望。咱在西安休整一下,再招兵买马,一定能打回去!”
可刘宗敏不知道,大顺军的衰败已经无法挽回。清军很快就打到了陕西,西安也守不住了。李自成和刘宗敏,只能再次撤离,向湖北方向逃跑。而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刘宗敏
清军攻占北京后,派多尔衮率军西征,目标直指陕西西安。李自成和刘宗敏知道,西安是大顺政权的根基,必须死守,而潼关是西安的东大门,守住了潼关,就能挡住清军。
刘宗敏主动要求去守潼关:“闯王,潼关地势险要,俺去守,保证不让清军过去!”
李自成点点头:“宗敏,潼关就交给你了。俺在西安坐镇,给你派兵增援。”
刘宗敏带着五万大军,赶到了潼关。他仔细勘察了地形,在潼关城外筑起了堡垒,挖了战壕,还在城墙上架起了火炮,做好了死守的准备。
没过多久,清军就打到了潼关城下。清军将领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能征善战,带着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多铎骑着马,站在阵前,对着潼关喊:“刘宗敏!识相的就赶紧投降,不然攻破潼关,定将你碎尸万段!”
刘宗敏站在城墙上,冷笑一声:“多铎!你痴心妄想!俺刘宗敏这辈子就不知道投降俩字!有本事你就来攻,俺等着你!”
多铎大怒,下令攻城。清军的火炮开始轰击潼关城墙,炮弹落在城墙上,碎石飞溅,烟尘弥漫。刘宗敏站在城墙上,沉着指挥:“弟兄们,放箭!开炮!别让清军靠近!”
大顺军将士们奋勇抵抗,弓箭、火炮齐发,清军一次次冲锋,都被打了回去。打了三天三夜,潼关城墙虽然被轰塌了几处,但刘宗敏带着弟兄们,连夜抢修,硬是挡住了清军的进攻。
多铎见强攻不行,就想了个计策 —— 他派一支精锐部队,绕到潼关后面,偷袭大顺军的粮道。刘宗敏得知后,连忙派一支军队去保护粮道,可还是晚了一步,粮道被清军截断了。
没了粮草,大顺军将士们的士气开始低落。刘宗敏知道,不能再守了,再守下去,弟兄们都会饿死。他召集将领们,说:“清军断了咱的粮道,潼关守不住了。咱得赶紧撤军,回西安保护闯王!”
将领们点点头,跟着刘宗敏,趁着夜色,悄悄撤离了潼关。刚走出没多远,就被清军发现了,双方展开了激战。刘宗敏带着弟兄们,拼死抵抗,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向西安撤退。
可等他们回到西安,才发现李自成已经撤离了 —— 原来李自成得知潼关失守,知道西安也守不住了,就带着大军,向湖北方向逃跑了。刘宗敏只好带着剩下的两万多弟兄,追赶李自成的大军。
一路上,清军紧追不舍,大顺军将士们又饿又累,不断有人逃跑、投降。刘宗敏看在眼里,心里又急又痛 —— 他跟着李自成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来没这么狼狈过。他私下对心腹说:“俺这辈子,啥苦都吃过,可从没像现在这样,觉得心里没底。”
可他还是没放弃,带着弟兄们,日夜兼程,终于在湖北襄阳追上了李自成。李自成见他回来了,心里很高兴:“宗敏,你能回来就好!咱现在去九宫山,那里山高林密,清军不容易找到,咱可以在那里休整一下。”
刘宗敏点点头,跟着李自成向九宫山进发。可他不知道,这是他最后的征程,九宫山,成了他人生的终点。
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和刘宗敏带着剩下的几万大军,来到了湖北九宫山。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清军一时之间难以追上。李自成决定,在这里休整几天,再图下一步计划。
可没等他们休整好,清军就追上来了 —— 清军将领阿济格,带着五万大军,一路追到了九宫山。李自成和刘宗敏知道,躲不过去了,只能和清军决战。
刘宗敏对李自成说:“闯王,俺带着大军去迎战,您先躲起来,等俺打退了清军,再来找您!”
李自成摇摇头:“不行,咱弟兄们一起打,要死也死在一起!”
刘宗敏急了:“闯王,您是大顺的希望,不能死!您听俺的,赶紧躲起来,俺来挡住清军!”
李自成没办法,只好带着几个心腹,躲进了九宫山深处。刘宗敏带着三万大军,在九宫山脚下摆好了阵势,准备和清军决战。
清军来了,阿济格骑着马,站在阵前,对着刘宗敏喊:“刘宗敏!李自成已经跑了,你不要再抵抗了,投降吧!朕可以饶你不死,还能给你封官!”
刘宗敏冷笑一声:“俺刘宗敏生是大顺人,死是大顺鬼!想让俺投降,没门!弟兄们,跟俺上,杀一个够本!”
说完,刘宗敏挥刀冲了上去,大顺军将士们也跟着冲了上去。双方展开了激战,九宫山脚下,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刘宗敏拿着大刀,左砍右杀,身上又添了好几道伤口,鲜血染红了他的铠甲,可他还是不肯后退一步。
打了半天,大顺军将士们死伤殆尽,只剩下刘宗敏和几百个弟兄。刘宗敏知道,自己不行了,可他还是想为李自成争取时间。他对着弟兄们喊:“你们赶紧走,去找闯王,告诉闯王,一定要活下去,替俺们报仇!”
弟兄们不肯走,哭着说:“将军,俺们跟您一起死!”
“傻弟兄们,活着才有希望!” 刘宗敏眼含泪水,挥刀砍向清军,“快走!”
弟兄们只好含泪撤退,刘宗敏一个人,挡住了清军的追兵。他的大刀砍卷了刃,胳膊也抬不起来了,可他还是靠着城墙,站在那里,不肯倒下。
清军士兵冲了上来,把他团团围住,用长枪把他挑翻在地,绑了起来。阿济格走到他面前,说:“刘宗敏,现在投降还来得及。”
刘宗敏抬起头,吐了一口血沫,骂道:“狗鞑子!俺就是死,也不会投降你们!你们等着,闯王一定会回来,推翻你们的!”
阿济格大怒,下令:“把他拉下去,斩了!”
清军士兵把刘宗敏拉到刑场上,举起了大刀。刘宗敏看着九宫山的方向,心里默念:“闯王,俺先走一步了,不能再跟着您打天下了……”
大刀落下,鲜血溅洒在九宫山的土地上。这位大顺军的猛将,这位从铁匠出身的起义将领,最终为了大顺政权,为了他心中的理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三十八岁。
刘宗敏死后,李自成得知消息,悲痛欲绝。他站在九宫山的山顶,望着远方,哭着说:“宗敏,俺对不起你……” 可没过多久,李自成也在九宫山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害,大顺政权彻底覆灭。
刘宗敏的一生,是勇猛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他出身底层,为了反抗压迫而起义,跟着李自成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性格刚猛,敢作敢为,虽然有些时候做事鲁莽,犯了错误,但他对大顺政权的忠诚,对老百姓的关爱,却始终没有变。他的结局是悲壮的,但他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明末农民起义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刘宗敏在大顺军中,和同僚们的关系很复杂 —— 既有生死与共的兄弟情,也有因理念不同而产生的分歧。
和李自成的关系,是最亲近的。他们从商洛山十八骑开始,就一起吃苦,一起打仗,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李自成信任刘宗敏,把最艰难的任务都交给了他;刘宗敏忠诚于李自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离不弃。可随着大顺政权的发展,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 李自成注重政权建设,想争取士绅阶层的支持;刘宗敏则坚持底层立场,主张严惩贪官污吏。这些分歧,虽然没有影响他们的兄弟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顺政权的决策失误。
和李过、高一功等李自成的亲信将领,关系也很好。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他们都是大顺军的重要将领。刘宗敏作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经常和他们一起领兵打仗,互相配合,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在撤离北京、死守潼关等战役中,他们都听从刘宗敏的指挥,一起浴血奋战。
但和牛金星、宋献策等文臣,关系就不怎么好了。牛金星是大顺政权的丞相,主张拉拢士绅阶层,和刘宗敏的 “追赃助饷” 政策相悖;宋献策是大顺的军师,虽然足智多谋,但有时过于谨慎,和刘宗敏的刚猛作风不合。刘宗敏经常骂他们:“你们这些读书人,就知道纸上谈兵,不知道老百姓的苦!” 牛金星和宋献策也觉得刘宗敏鲁莽,不懂策略,经常在李自成面前说他的坏话。这些矛盾,也加剧了大顺政权内部的分裂。
总的来说,刘宗敏在大顺军中,威望很高,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和大多数武将的关系都很好,但和文臣的关系比较紧张。他的刚猛性格,让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也让他在政治上显得有些稚嫩,最终没能帮助大顺政权站稳脚跟。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大顺军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的忠诚和勇猛,永远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