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碧海丹心铸忠魂

发布时间:2025-11-10 20:34  浏览量:5

1894 年 9 月 17 日,黄海大东沟海域,巨浪滔天。北洋水师 “致远” 舰的甲板上,一位身着深蓝色海军制服的将领手持望远镜,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前方逼近的日本舰队。炮弹在他身边炸开,硝烟弥漫中,他声嘶力竭地高呼:“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这位将领,便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在这场决定甲午战争走向的海战中,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国壮歌,其传奇一生值得永远铭记。

爱国海军将领邓世昌

1849 年,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一个商人家庭。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后的动荡时期,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沿海地区屡遭侵扰。邓世昌的父亲邓焕庄常年从事海上贸易,深知海防薄弱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常常给年幼的邓世昌讲述海上见闻和国家危难,在他心中埋下了 “保卫海疆” 的种子。

少年时期的邓世昌聪慧好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对西方先进技术充满好奇。1867 年,清政府为培养海军人才,在福州船政局创办船政学堂,面向全国招生。18 岁的邓世昌得知消息后,毅然放弃了传统的科举之路,告别家人奔赴福州报考。在众多考生中,他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对海军事业的热忱,成功考入驾驶专业。

邓世昌毅然放弃了科举之路,在船政学堂的五年里,邓世昌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海军知识

在船政学堂的五年里,邓世昌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海军知识,从航海理论、舰船操作到火炮射击,每一门课程都名列前茅。他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更珍惜海上实习的机会,每次随舰出海训练,都主动承担最繁重的任务,反复练习航行技巧和战术配合。1871 年,邓世昌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船政学堂第一批优秀毕业生,开启了他的海军生涯。

毕业后,邓世昌被分配到福建水师任职,先后在 “建威”“扬武” 等舰担任管带(舰长)。他治军极为严格,从日常训练到舰船保养,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要求士兵们严格遵守。在训练中,他以身作则,亲自示范操作技巧,对士兵们的失误耐心指导,绝不姑息迁就。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士兵的生活,经常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需求,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和信任。

1880 年,北洋水师筹备期间,李鸿章听闻邓世昌的才干,将他调往北洋水师,担任 “镇南” 炮舰管带。在北洋水师任职期间,邓世昌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1882 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日本趁机派兵干涉,企图控制朝鲜。清政府命令北洋水师派舰前往朝鲜平乱,邓世昌率领 “镇南” 舰随舰队出征。在此次行动中,他指挥若定,配合陆军成功平定兵变,挫败了日本的图谋。因战功卓著,邓世昌被晋升为游击,赏戴花翎。

1882 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日本派兵干涉,企图控制朝鲜,邓世昌率领 “镇南” 舰随舰队出征,成功平定兵变

1887 年,清政府向英国、德国订购的 “致远”“靖远”“经远”“来远” 四艘巡洋舰竣工,邓世昌奉命前往欧洲接舰。在长达数月的航行中,他亲自带领士兵进行操演训练,熟悉舰船性能,同时严格管理舰船物资,杜绝浪费。经过艰苦的航行,四艘军舰顺利抵达天津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序列。邓世昌被任命为 “致远” 舰管带,加总兵衔。此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 “致远” 舰的训练中,将其打造成北洋水师中战斗力最强的战舰之一。

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镇压,日本借机大举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 月 25 日,日本舰队在丰岛海域偷袭北洋水师的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 月 17 日,北洋水师主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就此展开。

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 “致远” 舰奋勇冲锋,加入到舰队的作战序列中。“致远” 舰凭借出色的航速和火力,多次击中日本舰队的舰船。然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在航速和火力上占据优势,北洋水师逐渐陷入被动。在激战中,“定远” 舰作为北洋水师的旗舰,遭到日本舰队的集中攻击,桅杆被打断,信号系统失灵,舰队指挥陷入混乱。

危急时刻,邓世昌当机立断,指挥 “致远” 舰冲出队列,掩护 “定远” 舰撤退。“致远” 舰因此成为日本舰队的重点攻击目标,舰体多处中弹,甲板燃起熊熊大火,海水不断涌入船舱,舰船逐渐倾斜。此时,邓世昌看到日本舰队的旗舰 “吉野” 舰十分嚣张,便对全舰官兵喊道:“吉野” 是敌舰主力,撞沉它,我们就有胜算!” 他亲自操控舰船,开足马力向 “吉野” 舰冲去。

邓世昌看到日本舰队的旗舰 “吉野” 舰十分嚣张,他亲自操控舰船,开足马力向 “吉野” 舰冲去。

日本舰队见状,集中火力向 “致远” 舰射击,密集的炮弹落在 “致远” 舰上,舰体受到重创,最终在距 “吉野” 舰不远的地方爆炸沉没。邓世昌坠入海中,随从们急忙抛出救生圈,想将他救起,但他拒绝了,说道:“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的爱犬 “太阳” 也游到他身边,咬住他的衣服试图将他拖上岸,邓世昌毅然将爱犬推开,最终与全舰 250 余名官兵一同壮烈殉国,年仅 45 岁。

邓世昌的爱犬游到他身边,咬住他的衣服试图将他拖上岸,邓世昌毅然将爱犬推开,最终壮烈殉国,年仅 45 岁。

邓世昌殉国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悲痛万分。光绪皇帝为表彰他的忠勇事迹,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 “壮节公”,并亲笔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清政府还在山东威海卫为他建立祠堂,供后人瞻仰祭拜。

邓世昌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行动诠释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在他的影响下,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反抗外来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

邓世昌雕像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强大的人民海军守卫着祖国的海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邓世昌等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英名永存史册,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