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近现代名人介绍

发布时间:2025-11-15 07:20  浏览量:4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近现代名人介绍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南临渤海湾,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国土面积1482.6平方公里,海域辽阔、资源丰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自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繁衍生息,作为京东四大名镇之一倴城的所在地,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更涌现出一批近现代以来为国为民奋斗的杰出人物。

陈宇寰

具体出生地:滦南县

主要成就和贡献:作为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他是冀东抗日暴动的核心领导人之一。1938年,他在小陈庄主持暴动大会,率队攻克乐亭县城,收缴地主武器并开仓放粮,十天内队伍便从3000人发展至万余人,极大提振了冀东地区的抗日士气。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主张,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与家乡的联系和影响:早年因家境贫寒在当地劳作,深知民众疾苦,担任168村联庄会会长期间,带领群众清除土匪地痞,深受乡邻爱戴。投身抗日后,他以家乡为依托发动群众,点燃了冀东大地的抗日烽火,成为家乡人民抵御外侮的精神旗帜。

有趣的故事或轶事:面对日军拉拢利诱,他坚定表态“跟中国共产党走抗日救国的道路,得人心,顺民意,我干!”,断然拒绝充当汉奸走狗,尽显燕赵儿女的刚直气节。在蓟县赵各庄遭遇日军包围时,他沉着指挥,高喊“我们是抗日的队伍,一定要坚决打!狠狠打!”,带头冲锋陷阵。

在当地的影响和纪念:1938年壮烈牺牲后,遗骨被移葬于冀东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2014年,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爱国精神至今仍是滦南县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激励着家乡儿女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李旭阁

具体出生地:河北省滦南县

主要成就和贡献:1943年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与平津、太原、兰州等诸多战役。建国后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曾任第二炮兵司令员,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建设的重要推动者,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与家乡的联系和影响:从滦南这片抗日热土走上革命道路,家乡人民的抗争精神塑造了他坚毅的品格。他始终牵挂家乡发展,其投身国防、报效国家的事迹,成为滦南儿女传承家国情怀的生动典范。

有趣的故事或轶事:1956年元旦,他聆听钱学森关于火箭技术的讲座并详细记录,这本手记后来被钱学森图书馆收藏。作为首次核试验办公室主任,他受周恩来总理嘱托编制暗语密码,将原子弹命名为“邱小姐”,装配为“穿衣”,插火工品为“梳辫子”,既形象生动又隐秘安全,成为我国核试验史上的一段佳话。此外,他曾作为唯一密使,乘两架军用专机接力护送核试验绝密报告回京,途中历经车轮飞脱、猎鹰撞机等险情仍圆满完成任务。

在当地的影响和纪念:他的事迹被家乡人民广泛传颂,成为青少年励志成才、报效国家的榜样,其严谨务实、忠诚奉献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滦南的社会风尚。

李际祥

具体出生地:原滦县(今滦南县)

主要成就和贡献: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与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深耕铁道兵和铁路系统建设,历任铁道兵副政治委员、铁道部政治部主任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为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和铁道兵部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家乡的联系和影响:从冀东抗日根据地走上革命道路,家乡的红色土壤滋养了他的革命信念。在部队和铁路系统任职期间,他始终保持着滦南人勤劳朴实的作风,多次参与重大工程建设,间接为家乡及全国的交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趣的故事或轶事:抗日战争时期,他从卫生员、调剂员起步,在战火中学习医疗技能,冒着枪林弹雨救治伤员;解放战争中,他从卫生所副所长成长为卫生队队长,既懂军事又通医疗,成为部队里的“多面手”,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战斗意志屡立战功。

在当地的影响和纪念:他的奋斗历程是滦南人“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精神的生动体现,其事迹被收录于地方党史资料,成为家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激励着后辈在各行各业勇攀高峰。

杜殿武

具体出生地:河北省滦南县

主要成就和贡献:1946年参加革

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深耕公安和地方治理领域数十年,历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厅长、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他在公安系统任职期间,着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和社会治安治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为维护地方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家乡的联系和影响:虽长期在黑龙江省工作,但始终铭记滦南家乡的养育之恩,保持着滦南人谦虚谨慎、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他的工作理念和奉献精神,为家乡在外奋斗者树立了标杆,也为两地交流合作搭建了无形桥梁。

有趣的故事或轶事:从基层派出所所长做起,他始终扎根一线,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在黑河、绥化等地工作期间,以务实作风解决民生问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离休后仍关心国家大事和地方发展,保持着老党员的初心本色。

在当地的影响和纪念:他“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一生被家乡人民铭记,其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成为滦南党风廉政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参考,激励着家乡干部群众砥砺前行。

滦南这片浸润着家国情怀的土地,以其厚重的底蕴孕育出陈宇寰、李旭阁等一代代杰出儿女。他们或投身民族救亡,或深耕国防建设,或助力国家发展,用忠诚、担当与奉献书写了人生华章,更将滦南人坚韧不拔、爱国为民的精神品格传承至今。如今,这些先辈的事迹仍在滦南大地广为传颂,成为激励家乡儿女奋进拼搏的精神养分,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不朽的精神荣光,照亮着后辈砥砺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