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注论语2.19、2.20
发布时间:2025-07-26 18:01 浏览量:1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举:举荐,提拔。
2、错:=措,厝。通假字。放在一边,晾在一边。不启用,不任用。
3、直:正直之人。
4、枉:不正直之人。
孔子认为,朝廷应该任用正直的人,这样百姓才能臣服。
白话文翻译:
鲁哀公问孔子:怎么样做,百姓才能臣服我?孔子回答:你要提拔正直之人,冷落不正直之人,这样百姓就臣服;反之,百姓不服。
原文句读错误,现在更正。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临:上待下。君待臣。
2、举:举荐,提拔。
3、孝:子女对父母孝顺。像子女对父母一样孝顺。
4、慈: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像父母对子女一样慈爱。
孔子认为,空口白话教导百姓爱戴国君是下策,上策是国君要尊重百姓,这样百姓才能尊重国君;国君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百姓,则百姓才能对国君忠心耿耿;国君要提拔忠义之人,这样百姓自然被教化。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你就空口白牙说教吧。。。
其实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并非国君,他向孔子问政犹如问鼎,已经僭越,但孔子仍然谏言举贤,并没有因为讨厌他是权臣而不回答或乱回答。可见,孔子把百姓看得比国君重要,国君是谁不是他最看重的。
白话文翻译:
季康子问孔子:我想劝导百姓对国君尊重且忠心,该怎么做?孔子回答:国君对待百姓庄重,则百姓自然尊敬国君,对待百姓如同子女对待父母一样孝顺,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样慈爱,则百姓自然忠于国君。国君提拔尊重和忠心的贤臣,则百姓自然得到教化。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你就唾沫星乱飞的劝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