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中国人尊师传统的古今回响
发布时间:2025-09-10 18:46 浏览量:6
粉笔灰簌簌落在教案本上的声响,与两千五百年前杏坛下的弦歌似乎有着奇妙的共振。当现代教室里学生悄悄将手写贺卡塞进讲台抽屉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份心意与古代学子捧着的束脩礼盒,藏着同样的温度 ——那捆象征勤奋的芹菜、寓意苦心的莲子,曾在孔子的案头散发着清香,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承诺,就此开启了华夏尊师重教的漫长篇章。
教师节起源
古代的教师节与孔子密切相关。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可算作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老师。最早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晋时期,每到孔子诞辰日(农历8月27日),皇帝就会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会请教师们吃饭,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等福利待遇了。
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拜师礼
先圣荀子曾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俗语有云:“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在古代,“拜师”绝非简单的“入学报名”,而是一场承载着“尊师重道”理念、象征师生关系正式确立的庄重仪式。
1.祭祖师——敬先贤,承文脉
厅堂正中央会摆放“孔子牌位”,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到香案前,教师先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行“揖礼”;随后学生接过教师递来的香,模仿教师的动作,向祖师牌位行“三叩首礼”。
2.献束脩——递心意,定关系
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双手捧着“六礼束脩”(肉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和“拜师帖”,走到教师面前,先鞠躬,再将礼物与帖子双手奉上。教师接过拜师帖,会当众宣读,然后收下束脩。
3.行叩拜 —— 拜师长,表恭敬
这是最能体现 “尊师” 的环节:学生面对教师,双膝跪地,行“三叩九拜”礼;家长则站在学生身后,向教师行“揖礼”。
4.师训与回赠 —— 传责任,寄期许
学生叩拜后起身,教师会对学生进行 “训话”,内容多为“求学之道”,比如“勤能补拙,不可懈怠”“尊敬师长,友爱同窗”“学以致用,勿为空谈” 等,相当于现在的“入学教育”。训话结束后,教师会向学生回赠《论语》、葱(聪慧)等礼物。
5.拜见证 —— 获认可,共监督
最后,学生需向在场的“见证者”行“揖礼”,感谢他们前来见证拜师仪式;见证者则会对教师和学生说“贺喜先生得良徒,祝愿弟子成英才”之类的祝福语。
感恩教师节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不同群体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敬意。
有数据显示,全国有60%的教师患有咽喉类疾病。老师在讲台上授课,避免不了说话,粉笔微尘的大量吸入,况且一站就是大半辈子,导致老师多发咽喉炎,甚至肺癌.....
又到教师节,当我们想以礼谢恩师时,比起华丽的装饰,一份关乎健康的心意,更能承载最朴素也最真挚的关怀,雷神空气消毒机,正是这份健康心意的理想选择。它兼具消毒杀菌、除醛净味的全面功能,能为老师打造洁净的呼吸环境。有雷神陪伴,让老师生活更安心,育人更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