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六)| 英魂不朽
发布时间:2025-08-30 15:30 浏览量:8
引 言
渤海湾的浪花轻柔地拍打着新时代的堤岸,潮水渐退时滩涂上显露的斑驳痕迹,仿佛仍在诉说八十年前那场抗战的壮烈。这片被热血与信仰浸染的土地,无声地见证着中华民族最悲壮、最英勇的抗战史诗。
朱剑秋的最后一封家书仿佛还带着体温,这位变卖祖产支援抗日的银号经理,在博兴会战的硝烟中化作永恒。他跪别老母时说的话仍在回荡:"国家都亡了,哪还有咱这个小家"。
王洪鳌被铁丝穿透锁骨拖行十里,汉奸用锥子扎透他的十指,用刺刀拨开他的肋骨。当刽子手嚎叫"不说出区委在哪里,就挖出你的心"时,这位钢铁汉子用尽最后气力呐喊:"挖出我的心,也是红色的!"这声呐喊,穿透八十载时空依然滚烫。
陈太恒的婚床永远空置了,这位立誓"抗战不胜利,为儿不娶妻"的年轻人,25岁就长眠在淄河畔。他留下的唯一"聘礼",是根据地百姓传唱的民谣:"迎太恒,盼太恒,太恒来了得太平。"
还有宣传抗日思想的李明文,被日军剥衣吊打时仍高呼"绝不退党";有23岁的王进贤双手紧攥发红的机枪筒子壮烈殉国;有“爆炸大王”王克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英魂不朽,丰碑永铸。他们如浪花中的盐分,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如永恒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今天刊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第六篇——《英魂不朽》
舍家救国朱剑秋
朱剑秋,这个名字,曾像一粒的火种,燃烧在渤海之滨的盐碱地与烽火岁月中。
1901年,他生于山东寿光石桥村(今滨海区石桥村)一个富裕农家。九岁开蒙,十六岁因家道中落辍学务农。少年的他,在田间地头亲眼目睹了官府欺压、军阀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这些景象如同尖刀,刻进了他的心里。
朱剑秋
1933年,他已是济南裕祥银号经理,生活优渥。然而,当他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后,毅然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他秘密入党,多次挪用银号巨款支持党组织活动。事情败露后身陷囹圄,面对铁窗,他未曾后悔。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党的事业,比性命重要。”
1935年,他奉命回乡开展革命工作。他毅然改名“朱护农”,从此守护农民,成为他余生的使命。他脱下长衫,穿上粗布衣,睡在长工的草棚里。从前银号的经理,如今成了贫苦农民的贴心人。他把家中的粮食、衣物一次次分给揭不开锅的邻里,妻子默默支持,母亲暗自垂泪,他却说:“他们活不下去,我们吃得再饱,也是饥饿。”
1938年,日军铁蹄踏进潍北地区。道口村安了据点,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虎视眈眈。在内外夹击的至暗时刻,朱剑秋受命担任第九区首任区委书记。没有枪,他就以“防土匪”为名,从济南买回50多支枪“卖”给富户。抗战爆发后,他又一家家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国难当头,有枪出枪!”最终收回30多支枪,组建起抗日武装。
面对敌人精心策划的劝降阴谋,故人提着厚礼登门,国民党军官以高官厚禄相诱。朱剑秋撕碎劝降信,掷地有声:“我与你走的不是一条路!你是卖国,我是救国。”敌人恼羞成怒,纵火烧毁他家宅院,全家老小数年流离失所。望着冲天火光,他咬牙道:“房子可烧,志不可夺。”
1940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时任博兴县县长的朱剑秋,为解部队经费之困,决定变卖祖传田地。母亲跪在祖坟前痛哭:“这是祖辈省吃俭用攒下的基业啊!”朱剑秋扑通跪在母亲面前,泪如雨下:“娘,国家都要亡了,哪还有家?今天卖地救国,儿对得起祖宗!”
1942年3月,日军发动重兵围剿。朱剑秋率部在博兴县东郑王庄掩护大部队转移。血战数个昼夜,弹尽粮绝。最后时刻,他对身边战士说:“告诉我娘,儿今生尽忠,来世再尽孝。”
同年3月25日,41岁的朱剑秋与全体战士壮烈殉国。清理战场时,人们发现他身中七弹,手中仍紧握著打空的手枪。
他的灵柩运回家乡那天,渤海呜咽,万人同哭。沿途村庄百姓自发摆起祭案,白发老妪叩拜祭奠,昔日战友跪地痛哭。挽联在风中泣血:“一身肝胆视死如归志难敌,两袖清风舍身殉国心不死。”
他从锦衣玉食的银号经理,到散尽家财的革命者;从书香门第的读书人,到血沃中华的烈士。朱剑秋用41年生命证明:有一种信仰,比生命更重;有一种守护,叫以身殉国。
一门三英陈太恒
陈太恒(1919—1944),男,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人。生前曾任小学教员、四边县(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沿地区)公安局长、山东省高苑县(今高青县)公安局长。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毅然投身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陈太恒调任四边县公安局长。他率领队伍转战于淄河、小清河流域,以果敢机智与日伪顽军展开斗争,曾一举拔除祸害百姓多年的敌伪据点,深受群众爱戴。百姓感念其功,传颂这样的歌谣:“迎太恒,盼太恒,太恒来了得太平。”
1942年5月,日寇调动十一万余人对四边县发动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在这艰难岁月中,陈太恒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避居垦利农村,多次想为他在当地成家,以了却心愿。他却坚定地对母亲说:“娘,您的心意我明白。如今国难当头,儿子怎能先图个人家室?抗战若不胜利,我绝不娶妻。”铮铮誓言,尽显赤子报国之志。
1944年4月5日,在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组织和群众安全转移,陈太恒英勇作战,不幸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陈太恒生于革命之家。父亲陈云山1937年参加马保三领导的牛头镇起义,后任教导员;叔父陈云松于抗战初期加入临朐县抗日游击队,后调任寿光县大队教导员。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的父亲与叔父先后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为其家族颁赠“一门三英”匾额,以表彰这个家庭为民族解放作出的伟大牺牲。
陈太恒以短暂而壮烈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他的精神与事迹至今仍在齐鲁大地传颂。
红心傲骨王洪鳌
王洪鳌(1897—1941),山东寿光人,他生于忧患,长于乱世,最终将生命熔铸成一座血与信念的丰碑。
1937年,他由朱剑秋介绍入党,从此隐姓埋名、行走于刀锋之上。作为地下党小组负责人,他穿梭于邻近各村,如一盏暗夜中的孤灯,悄悄点燃四乡八里的抗日火种。后担任九区财粮助理员,成为“渤海走廊”这条生命通道上沉默的守护者。
他曾与战友们策划夜袭益隆道口日伪据点,意图铲除汉奸孙建道、夺取枪支武装革命队伍。但因计划欠周,行动受挫。此后,王洪鳌等抗日骨干被日伪视为心腹大患,屡遭追杀。
王洪鳌
为避敌追捕,王洪鳌携家人迁往北大洼榆树园子(今滨海区榆树园子)一带。日伪在侯羊公路修建封锁线与据点后,对当地百姓实施残酷统治,血腥镇压抗日力量,连地处偏远的北大洼也笼罩于恐怖之中。
1941年2月,以刘东海为首的寿潍二边办事处进驻北大洼,肩负开辟“渤海走廊”的重任,由九区区中队武装掩护、九区抗日政府供应粮款,逐步向潍县北部拓展。王洪鳌在孙家屋子的家,成为该办事处秘密办公地点。
同年6月,抗日形势急剧恶化,寿潍二边办事处奉命撤销,但九区抗日政权仍坚守于北大洼。
1941年冬的一个拂晓,孙建道率日伪军勾结国民党保安队长途奔袭,包围榆树园子以东的九区区委驻地。事发突然,区委人员仓促突围。腿有残疾的王洪鳌不顾个人安危,先行掩埋账目和钱袋,确保机密与财产无失,自己却因行动不便不幸被捕。
孙建道与王洪鳌本是同乡旧识。抗战初期,王洪鳌曾代表党组织动员孙带枪抗日,遭其拒绝。此番被捕,孙建道狞笑下令,以铁丝穿其锁骨,拖行押回据点。一路上王洪鳌血流遍体,惨不忍睹。
在据点中,敌人将他剥衣绑柱,极尽酷刑:锥刺十指、刀拨肋骨,甚至割肉搓盐、贴麻丝于创口,待血初凝,再连痂带肉撕下。王洪鳌血肉模糊,仍一字不吐,未泄露半点机密。
丧心病狂的敌人最终砍其四肢、挖其双眼,嚎叫道:“不说出区委下落,就挖出你的心!”王洪鳌以微弱而坚定的声音答道:“挖出我的心,也是红色的。”最总他被敌人开膛剖心,英勇就义,年仅44岁。
王洪鳌牺牲后,九区党员群众悲愤交加,发誓要让罪魁祸首血债血偿,最终趁孙建道熟睡时将其处决,告慰烈士英灵。
巾帼忠魂李明文
李明文(1919—1944),女,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妇女救国会会长。
在任职期间,她坚决贯彻中央《妇女工作大纲》精神,奔走于榆树园子、七里庄、刘家呈子、筏子口、郭李央等村庄,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唤醒妇女觉悟,动员她们为抗战贡献力量。彼时九区北大洼一带敌伪横行、碉堡林立,环境极其险恶,李明文却以非凡的勇气坚持工作,在一年半时间内,成功动员百余位青年参加八路军,为抗日队伍注入宝贵力量。
李明文
1944年7月1日,区委在筏子口村小学秘密召开会议,因汉奸告密,遭遇日伪军包围。在紧急关头,李明文指挥与会人员从后窗撤离,自己坚持断后,不幸被敌人发现。她藏身于农户粮囤之中,背部中刀,仍被搜出,缚至学堂审讯。
日军剥去她的衣物,将她反绑吊起,以木棍、通条猛烈抽打,逼问区委下落。李明文面无惧色,痛斥敌寇,只字不吐。敌人又持马刀在她身上划割,她几度昏死,被冷水泼醒后依然坚定如初,高声宣告:“我绝不退党!”最终,李明文被敌人拖至村外荒郊,乱刀刺死,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她将一腔热血洒落在渤海走廊的土地上,以青春的生命捍卫了信仰与机密。这位九区优秀的妇救会长,用英勇和无畏,在寿潍抗战史上铸就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铁血排长王进贤
王进贤(1918—1941),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七里庄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中积极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秋,他带头参加八路军三支队,毅然走上烽火前线。后随许世友将军开赴胶东作战,因作战英勇、表现突出,很快被提升为排长。
1941年冬,日军调集重兵,对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驻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军区机关在突围途中遭遇日军猛烈阻击,敌人占据山头制高点,以机枪疯狂封锁去路,使我军进退维艰。与此同时,多方日军正急速合围,形势千钧一发。
在此危急关头,胶东军区直属团下令王进贤率全排战士,在火力掩护下强攻日军山头阵地,誓死打开生路,掩护机关突围。枪林弹雨之中,王进贤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奋勇冲锋。突击排冲至山顶之际,已伤亡过半。王进贤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最终与幸存战士一举夺取敌军火力点,成功扭转战局,军区机关得以安全转移。
而王进贤却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三岁。战友打扫战场时发现,他双手仍紧紧握着发烫的日军机枪枪管,至死不曾后退一步。
他以青春之躯托起胜利的希望,用生命守护了指挥中枢的安全。这位从渤海之滨走出的英雄,将最后一滴热血洒在胶东的山岗上,成为人民记忆中永不熄灭的烽火。
孤胆英雄郑军三
郑军三(1913—1946),原名郑相凯,今滨海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37年底,他毅然参加八路军,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一生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
从山东抗大分校毕业后,他担任潍县县大队副队长,抗战胜利后又调任军分区海防大队副大队长。自寿光羊口至昌邑下营,他率部纵横“三北”沿海,屡次重创敌军,战功卓著。
1939年10月,郑军三根据地下情报,率县大队将盘踞于大湾口村的土顽徐瑞云部二中队50余人一举全歼。次年春节期间,他再获线报,趁敌不备,率部夜袭河北岭子村,未发一枪即俘获徐部一中队全部人枪。这两次漂亮仗,极大改善了潍北地区的抗战局面。
郑军三
1940年3月,他在昌邑龙池与日伪军遭遇,激战至夜,部队被打散。他在混战中毙敌数人,并缴获五支步枪。同年5月,汉奸张岐山在报庄子村奸杀妇女、强抢民财,无恶不作。郑军三受命除奸,深夜独闯虎穴,将其就地正法,大快人心。
他后来遭到敌人诬陷,经八路军五分区司令员赵寄舟亲自查明真相,郑军三得以平反,调任分区直属三连连长。1945年初,他主动请战,仅带三名战士潜入大湾口村日伪据点,以声东击西之计摸掉岗哨,孤身夺获机枪一挺,再立奇功。
因常年参战,昼夜辛劳,郑军三积劳成疾,于1946年在羊口病逝,年仅三十三岁。他从烽火中走来,在寂静中离去,却把勇敢与忠诚永远刻进了渤海之滨的记忆里。
1.张文起,男,1906年出生,刘家呈子村人,1939参加革命,党员,清东独立团一营助理,1941年在驾屋村战斗中牺牲。
2.张举芝,男,1916年出生,张家呈子村人,1940参加革命,清东独立团三连战士,1941年在太平庄战斗中牺牲。
3.袁崇山,男,1926年出生,周疃一村人,1943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4年10月在太平庄战斗中牺牲。
4.袁林胜,男,1923年出生,周疃二村人,1942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4年10月在太平庄战斗中牺牲。
5.袁义庆,男,1925年出生,周疃三村人,1943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4年10月在太平庄战斗中牺牲。
6.胡守之,男,1927年出生,筏子口村人,1942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4年10月在太平庄战斗中牺牲。
7.单立功,男,1918年出生,石桥村人,1942参加革命,清东海防大队分队长,1943年在寿光官庄村战斗中牺牲。
8.袁在善,男,1918年出生,李家呈子村人,1939参加革命,清东海防大队战士,1940年在寿光上口村战斗中牺牲。
9.郑加玉,男,1920年出生,大家洼村人,1942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4年10月在太平庄战斗中牺牲。
10.杨明花,男,1914年出生,大家洼村人,1946参加革命,1947入党,九区区委干部,1947年4月在石桥村牺牲。
11.王永才,男,1922年出生,刘家呈子村人,1945参加革命,党员,渤海三分区三团二营六连排长,1947年在王家呈子战斗中牺牲。
12.杨体先,男,1924年出生,刘家呈子村人,1944参加革命,清东独立团一营二连连长,1944年在郝家呈子村战斗中牺牲。
13.王清孔,男,1925年出生,河套村人,1944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4年8月在周疃村战斗中牺牲。
14.张守田,男,1903年出生,王家呈子村人,1937参加革命,党员,九区太平乡乡长,1941年在东黑村战斗中牺牲。
15.王增兴,男,1912年出生,八里庄子人,1940参加革命,1940入党,九区区委组织委员,1947年在石桥村牺牲。
16.王化荣,男,1921年出生,七里庄村人,1940参加革命,党员,地下交通站交通员,1942年在东黑冢子村战斗中牺牲。
17.张仁堂,男,1921年出生,余粮店村人,1937参加革命,清东独立团一营三连班长,1940年在驾屋村战斗中牺牲。
18.张国道,男,1894年出生,西黑前村人,1946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7年在西黑前村战斗中牺牲。
19.孙纯一,男,1927年出生,西黑前村人,1947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7年8月在西黑前村战斗中牺牲。
20.于池宾,男,1908年出生,鹿家庄子人,1941参加革命,九区区委干部,1942年9月在刘家呈子村战斗中牺牲。
21.张吴氏,女,1898年出生,鹿家庄子人,九区妇救会主任,1940年在鹿家庄子牺牲。
22.王永昌,男,1914年出生,河涯子村人,1938参加革命,1938入党,九区中队司务长,1941年在侯镇战斗中牺牲。
23.张连宝,男,1919年出生,侯镇泊头村人,1938参加革命,1938入党,九区中队指导员,1943年在益隆道口村战斗中牺牲。
24.宋武佐,男,1904年出生,侯镇南宋岭村人,1937参加革命,1937入党,九区动委会主任,1941年6月在寿光尚家庄战斗中牺牲。
25.李金钵,男,1905年出生,侯镇李家官庄村人,1938参加革命,九区中队副队长,1941年5月在西黑冢子村战斗中牺牲。
26.孙益顺,男,1913年出生,西道口村人,1936参加革命,1936入党,九区动委会主任,1940年在侯镇战斗中牺牲。
27.魏永山,男,1921年出生,侯镇后下舟村人,1939参加革命,党员,十区动委会干部,1941在西黑冢子村战斗中牺牲。
28.林导经,男,1925年出生,寿光上口林家下口人,渤海军区直属团战士,1945年在榆树园子战斗中牺牲。
29.杨发信,男,1915年出生,寿光上口北半截河人,1938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2年10月在寿光上口镇半截河村战斗中牺牲。
30.麻新田,男,1921年出生,寿光羊口镇杨家庄子人,1941参加革命,九区中队战士,1942年10月在寿光羊口镇杨家庄子战斗中牺牲。
31.马建功,男,1919年出生,寿光牛头镇村人,1938参加革命,寿光独立团二营一连排长,1942年6月在榆树园子战斗中牺牲。
32.孙士俊,男,1921年出生,寿光台头孙家庄子人,1945参加革命,1947年8月在寿光益隆道口村战斗中牺牲。
33.纪云福,男,1928年出生,寒亭纪家东庄村人,1943参加革命,渤海独立营战士,1944年9月在大家洼战斗中牺牲。
34.杜京智,男,1932年出生,寒亭南庄村人,1945参加革命,潍北独立营战士,1947年在大家洼战斗中牺牲。
35.王太平,男,1927年出生,寒亭张氏村人,1944参加革命,解放军战士,1945年12月在寿光九区牺牲。
36.耿复元,男,1926年出生,寒亭东小村人,1942参加革命,潍县交通班战士,1947年8月在寿光七里庄战斗中牺牲。
37.于瑞云,男,1930年出生,寒亭于家马头村人,1946参加革命,潍北独立营战士,1946年在寿光大家洼村牺牲。
38.王守起,男,1923年出生,寒亭王家马头村人,1942参加革命,寿光县九区区中队战士,1943年在寿光筏子口村战斗中牺牲。
39.袁义起,男,1906年出生,寒亭大湾口村人,1939参加革命,渤海区军区直属连战士,1942年在寿光榆树园子战斗中牺牲。
40.王学朋,男,1900年出生,央子固堤场村人,1945参加革命,羊口海防大队炊事员,1946年在寿光羊口战斗中牺牲。
41.王德河,1918年生人,央子街道丰台渔业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在昌邑县下营战斗中牺牲。
42.李家成,1908年生人,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党员,1941年3月在寿光县上家庄牺牲。
43.王德胜,1924年生人,央子街道丰台渔业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1年在寿光县田马战斗中牺牲。
44.蔡志梅,1918年8月生人,央子街道蔡家央子一村人,1939年10月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在垦利县刘家屋子战斗中牺牲。
45.蔡官佃,1908年生人,央子街道蔡家央子二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垦利县油房病故,1951年追烈。
46.朱延春,1915年生人,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青岛马山战斗中牺牲。
47.王存信,1917年生人,央子街道河北岭子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昌邑下营战斗中牺牲。
48.王连登,1891年生人,央子街道前岭子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双庙子被害,1950年9月批烈。
49.李廷兰,1902年生人,央子街道横里路村人,1943年3月参加革命,1943年9月在昌邑县下营战斗中牺牲。
50.王长理,1922年11月生人,央子街道河北岭子村人,1943年2月参加革命,1943年在蔡家栏子战斗中牺牲。
51.陈京相,1916年生人,央子街道走马岭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1943年在济南被害,1950年9月批烈。
52.郑祥春,1919年生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4年3月在寿光县宅科战斗中牺牲,立二、三等功各一次。
53.林延胜,1911年生人,央子街道林家央子村人,1939年2月参加革命,1944年失踪,1950年追烈。
54.王爱珠,1916年生人,央子街道河北岭子村人,1941年11月参加革命,1944年在张家埠战斗中牺牲。
55.王武吉,1914年生人,央子街道北辛庄村人,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1944年在蔡家栏子战斗中牺牲。
56.王子亮,1913年生人,央子街道前岭子村人,1938年12月参加革命,1944年在荣成县战斗中牺牲。
57.崔友光,1919年生人,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人,1945年3月参加革命,1945年8月在益都县战斗中牺牲。
58.王德意,1927年生人,央子街道丰台渔业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在寿光县田马战斗中牺牲。
59.崔友升,1919年生人,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5年在寿光县田马战斗中牺牲。
60.宋曰华,1921年生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41年5月参加革命,1945年失踪,1950年追烈。
61.徐德堂,1925年生人,央子街道报庄子村人,1946年2月参加革命,1946年3月在王固庄战斗中牺牲。
62.郑建春,1923年4月生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1946年3月在王固庄战斗中牺牲。
63.徐德堂,1928年12月生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46年3月参加革命,1946年6月在流饭桥战斗中牺牲。
64.王清学,1918年生人,央子街道河北岭子村人,1943年2月参加革命,1944年10月入党,1946年8月在寿光县西毕家庄战斗中牺牲。
65.林洪立,1921年生人,央子街道林家央子村人,1941年4月参加革命,1946年在胶县战斗中牺牲。
66.徐宗敏,1917年生人,央子街道横里路村人,1940年4月参加革命,党员,1946年在胶县大荒村战斗中牺牲。
67.徐乐全,1916年生人,央子街道横里路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党员,1946年在寿光县侯镇战斗中牺牲。
68.翟云彩,1921年生人,央子街道走马岭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6年在寿光县稻田战斗中牺牲。
69.徐秀清,1928年3月生人,央子街道报庄子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牺牲。
70.蔡玉珠,1902年生人,央子街道蔡家央子二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1年1月入党,1947年2月在本村被害,1951年批烈。
71.蔡昌进,1917年7月生人,央子街道蔡家央子一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7年4月在别化被害。
72.王绍山,1923年10月生人,央子街道北辛庄村人,1943年3月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立特等功一次。
73.郑炳武,1910年生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45年1月参加革命,1947年8月在寿光县王高战斗中牺牲,立三等功一次。
74.王庭光,1921年生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人,1943年7月参加革命,1947年9月在蔡家栏子战斗中牺牲。
75.蔡昌友,1923年10月生人,央子街道蔡家央子一村人,1940年2月参加革命,1947年10月在寿光县田马战斗中牺牲。
76.徐光华,1929年2月生人,央子街道报庄子村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1947年在齐河县晏城战斗中牺牲,立二等功一次。
77.崔顺德,1923年生人,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在寿光县田马战斗中牺牲。
78.陈树昌,1927年生人,央子街道走马岭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牺牲。
79.王万庆,1923年生人,央子街道前岭子村人,1943年1月参加革命,1949年6月在青岛战役中牺牲。
80.李均德,1921年生人,央子街道横里路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党员,1950年9月失踪,1958年追烈。
81.王伟亭,1908年生人,央子街道丰台农业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入党,1950年在北镇病故,1950年部队批烈。
英魂不朽 丰碑永铸
历史的笔墨,可以写下事迹的轮廓,却永远无法描摹鲜血的温度和牺牲的壮烈;有限的纸页,能够记载一些姓名,又怎能装得下所有在长夜里燃烧自己、照亮山河的英魂。
从朱剑秋散尽家财、从容赴死,到陈太恒满门忠烈、血沃故土;从王洪鳌铁骨铮铮、心红似火,到李明文坚贞不屈、芳华永铸;从王进贤青春战歌、血染山岗,到郑军三孤赤胆忠心、至死握枪……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谓信仰,何谓忠诚。
如今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安宁,都是他们用最后一次呼吸换来的明天;我们享有的每一缕阳光,都曾照见过他们年轻却坚毅的面庞。他们不是史书中的符号,而是我们的兄长、阿姊、孩子。他们从未远去,只是化作了春风、秋雨和漫天星辰,永远凝视着这片他们用生命爱过的土地。
英魂不朽,丰碑永铸。今日之中国,已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