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国山诗作“人间三部曲”感想

发布时间:2025-07-19 22:55  浏览量:1

——读马国山诗作"人间三部曲"感想

文/ 敏彦文

马国山写诗四十年,笔触始终没有离开这样一个词——人间。我早期读到他的诗歌,是一册刻印于1990年的《诗人日记》。此时,诗人才25岁,但他的诗歌蕴藏在语言里面的思想感情、生命认知、人生感悟、胸怀抱负,已经十分丰厚、深刻和高远,可以说是用一条条诗歌的泉溪,汇流成了一派思想感情的浩荡江河,远远超越了诗人25岁的实际年龄的认知,读之令人心胸激荡,叩案吟诵,感慨而服。2004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本诗集《心境花园》,收录了1983年至2003年间的优秀诗作,此时,诗人39岁。他给《心境花园》署了个副书名"伍德的诗日记",意在强调所写诗歌的生活渊源和生命底色,是他对自己来到人世间近40年生活、工作、思想感情及人生认知、生命体悟等的诗化梳理和阶段性总结,也是以诗歌的形式向世人发出的心灵告白。从日记到日记,没有离开他一贯立足的"人间",纵观自然社会乃至生命哲学的主题意识,正如他在后记中说:"我只是把我的真实经历、感想、参悟记录于此"。诗人是在用诗歌的形式赋予所思所想、所历所悟以灵动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此后16年,马国山就再没有出版诗集,但他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思考、写作和对诗作的整理修改。2020年,他出版《人间诗话》,收录自1984年至2018年30多年间的诗歌精品。接着在2021年,出版《人间诗镜》。今年,又筹划出版新诗集《人间九辞》,真是勤耕不辍、厚积薄发啊!

《人间九辞》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千余首诗歌精品,包括九行诗《人间九辞》、七行诗《七步吟》,三行诗《三叶草》及散行诗《春光曲》《万物志》《浮生记》《羊皮卷》共七册。我有幸略读了十分厚重的初稿,无论其包含的形式、容量,还是写作质量,都有了新的提升和突破!九行、七行、三行这种限定诗行的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增加了写作者的难度和高度,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数字排列,对每一首诗的主题、意境与言辞的内在逻辑关系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我询问他为何用这种方式出版新诗集时,他笑答:"写了几十年诗,这次我给自己设置了诗歌创作的难度和高度,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的突破和提升"同时他告诉我,《人间九辞》可以分七冊单独出书,之所以把每一部分称为"冊",而不是习惯上的"辑",就是在说明七册相互关联又各有特质和风格,合成一书,既节约了出书费用成本,也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也可说是合七为一了。

尼采说:"人生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面认识自己,是人生的头等大事。"马国山在业余时间连续四年出版三部诗集,而且每部都有几十万字,近万行诗句,实属不易!体现了作者四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笔耕的深厚功力,也彰显了其对诗歌艺术孜孜以求执着的理想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从《人间诗话》《人间诗镜》到《人间九辞》三部诗集,诗人诗歌艺术日臻成熟,思想感情积淀丰厚,对天地万物、人间万象的多视角、深层次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人间亲情、爱情、友情和爱国之情乃至对人类之爱的认知和哲思抒发,构成了诗人独具品质的"人间三部曲"。

细品"人间三部曲",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的诗歌所蕴含的艺术品质和思想深度。总体上看,表达方式新,视域宽,时间跨度大,语言张力强,情感容量深,读之有沧桑感、厚重感。三部曲一脉相承,前后呼应,艺术性和思想性不断递进。如《沉与浮》,写于1983年3月,他这样抒发对生命的领悟:"一天,一天/我这样生活着/身载怨恨的十字架/自负追求的砝码/生命的价值/连同它的尺度/如此淡漠着我/迟来的春使我怅惘//一天一天/我这样思考着/人生的归宿/像朝雾中的浮云/沉浮不定……"写下这首诗歌时,他才18岁,却已经开始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19岁时写的一首题为《让我含着我的笑死吧》的诗,是这样表述他异乎寻常的思想和情感风暴的:"让我含着我的笑死吧/在黑暗的土穴里/头枕着我的泥土藏进大地的海波/在肥沃的腐土中/焕发出新鲜的芳香/山风就是我的呼吸/雷电就是我的感慨/就这样让我死吧/天空里生长着星朵/宇宙从四面养育着雨露/每天我的躯体围绕太阳旋转/我听到——大地在轰鸣/江河在歌唱",其中已经有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深刻体悟。20岁时写的《风》的诗里,以与孩子问答的方式,来述说他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与看法:"孩子/你寻找什么?//这个时代的月亮/向我问话//脚印/过去的影子//一阵风吹来/吹过留在头发上的月影//孩子/跟随风去寻找吧//我疑问的眸子/眨起长长的睫毛//风,走遍了世界/它没留下脚印//空间里有柔曼的月光/我追赶那光亮的一念//孩子/你为什么眼里含着泪花//我在寻找一枚永不腐烂的种子/耕耘在以往光影的腹野上"。2020年5月写的《等》的诗中:"我在桥上等你/不见你的踪迹//碰见一个路人/问看见我等的人了吗?//遇见了许多人/只是不认识//回来看空着的椅子/已经长满苔藓和蔷薇//桥下的小鱼问大鱼/岸上那人在等谁//大鱼摆渡了一下尾笑道/他在等他自己——"此时,诗人55岁,已入不惑之年,但他的诗歌却与18岁、25岁时一脉相承,延续着一个沉思者、孤独者、奋进者的鲜明特征。在《人间九辞》中,有一首题为《飞跃》的诗歌,同样表达着在人间生活思考中灵魂不屈的呐喊:"春叶在树上吊/说,我们都活着//叶,一片,两片/从树上往地面掉落//叶子说我们又活着/然后,它们钻入土中//一会儿,我也是叶子吊在树上/看,春天里我又复活//陨落,也是另外一种飞跃"。后期写作的《生死碑》中铭刻着这样两句诗:"诗人死了,而诗活着",更体现出其对诗歌价值的追求精神。2024年初春完成的长诗《春光曲——献给春天的礼赞》,共60首,是年近花甲的作者,献给自己60个春天的赞辞,深深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炽热的爱戴和对人生情有独钟的感悟,读来令人为之一振,心潮澎湃!

爱国是中国历代文人***朴素和真挚的情感。马国山四十年的诗歌创作,无不折射出他不同时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无论是早期的《岛望》《今夜的祖国》《望零丁洋》《海之诗》(长诗)《巴山夜雨》《黄河谣》等,还是近年来创作的《时空偶剧》(长篇诗剧)《石榴园》《达沃尔时间》《红烛》(长诗)《今夜,我在哈达铺》《船票》等诗歌作品,都能印证他发自内心、渗入骨髓、根深蒂固深沉的家国情怀。

王昌龄《诗格》云: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马国山的诗恰在这三者当中运用得十分妥帖和到位。他善于通过勾勒出一个"物与事"的场景,寓物于情、以情喻境,或者借物说情,情中生境,或者以情说物,以境造情,借物喻人,三者相互衬托,相互交融,使读者在其"物与事""物与人"的"诗境"中,领悟到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读起来能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这正是他多年坚持写作锤炼,不断精进得到的成果,也是他诗话"人间三部曲"系列诗歌作品的鲜明艺术特征。

马国山的诗,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故事性、趣味性很强,用词、用句独到贴切,跌宕起伏,出乎想象,又合乎情理。读他的诗,有种读小说的感受,有人物、有背景、有情节甚至有细节和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他说"生活即诗""诗人就是分娩师",其寓意就是对人生当下和日常生活的重视和体悟。多年来,他正是基于这种信条,观察、体验、挖掘、剖析日常生活中的真谛,致力寻找平凡人生与万物、万物与宇宙紧密联系的本质关系,他的作品似乎是在验证"这种"关系,以小见大,以大证小,见微知著,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宇宙多维度"看人间、看人类""爱人间、爱人类",从而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命运共体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博尔赫斯说:"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因为其本质就是如此。"马国山的诗涉猎范围和包含的内涵相当广泛,大到宇宙万物、天文地理,小到花鸟虫兽、微观粒子,他特别善于从自己经历的、眼前看到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物和事"挖掘出引人入胜、富有哲理的诗意来。无论是《人间诗话》,还是《人间诗镜》《人间九辞》都能验证他确实是一位"生活诗人",即从常人看似极为平常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提炼出寓意深远的诗句,故,其作品十分贴近生活,人间烟火味浓厚,如其《一碗粥》《顶针》《被子》《门牙》《手套》《旧毛巾》《天桥》《斑马线》《电梯口》等等诗作,从诗名就能感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而从《猫语》《悟空说》《薛定谔的猫》《蝌蚪》《蚂蚁谣》《蝉说》《鹅说》《飞蛾谣》《蚯蚓》等作品,则能领略到诗人与动物的情感交流、生命对话,充满童话和寓言式风味,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对生活场景和即景"信手拈来"式的诗兴抒发,在后期创作的《人间九辞》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能看到他的诗歌创作从内容到表达形式有了跨越式突破,也充分反映出作者丰厚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马国山从小对笔怀有敬畏之心,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热爱文学,勤于思考,致力于阅读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勤奋笔耕超百万字,创作涉及诗、散文、小说多种形式,成果颇丰。在与他的交流中,他认为文学就是人学,也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而笔承担着神圣的书写和表达的职责,"诗歌一旦脱离了社会和生活,也就失去了文学***初的意义和责任。"他正是怀揣这样的情怀,以诗心映照天地之心,以哲思畅想生活情怀,坚持不懈地走着自己的文学之路。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诗歌创作。我在阅读他的作品过程中,体会到他的现代诗歌艺术深受中国古典诗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颇深,他的许多现代诗中,与古人娓娓倾诉,惺惺相惜,在传承和创新中国古典诗词 "血脉"和"根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让我看到了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揉合发展的新希望,佐证了中国诗词的生命力,增强了我对未来诗词文化的自信性。

"因为你/我爱了整个世界""我的眼里没有了泪水/只有深深的海洋"(《人间诗话》)"爱的世界里,只有你,没有我""我不会穿越世界寻找你/因为你就在我心间""有了你,万物都是爱情的模样""我暗恋着你/就如水晶暗恋着光明"(《人间九辞》) 等等大量作品和诗句,都能验证出诗人的一种博大深沉的人间大爱和宽广深厚的人间情怀。他在诗中,与天地万物卿卿我我对话、与古今中外贤哲敞开心扉交流,充满奇思异想和童话梦幻,既有现实主义写法,又有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表达方式特征。既有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意象美、音律美特征,又具有西方意象、印象、象征、意识流、蒙太奇等现代艺术特点,尤其我特别注意到,他的诗歌语言和思维逻辑,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诗的结构和模式,意象之间剧烈且合理的跳跃、物像与物像之间的奇妙联想、语序的巧妙倒错、数量词的大胆借用、色彩与光的揉合运用、画面感特别突出,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他在三部作品中,与近百位中外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作家、诗人,进行文化和情感对白交流、心灵沟通,打破时空和地域界限、国界和种族堡垒,共享人类之精神、生命之璀璨、思想之共鸣,拓展了诗歌的宽度,彰显了作品的厚度,同时增加了诗歌的空间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情怀。

纵观马国山诗作"人间三部曲",他确实是一位从大地上捡起诗篇的实力诗人,多年来认认真真写诗,踏踏实实做人,在诗歌创作和探索上勤勉不息,修得了正果,取得了成效。其诗歌既有传统诗歌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众多表现手法,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意境深远而含蓄,情感表达特别细腻,具有岁月厚重感和历史沧桑感,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中西手法融合、多层次多维度表达手法,给人以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人间三部曲",渗透出一种童话般的率真、寓言式的天真,既有梦幻般的奇特,又折射出哲理性的感悟,尤其新诗集《人间九辞》,在语言、语境和修辞运用方面大有新的突破,读来耳目一新、耐人寻味、令人深思。他在《诗之命》中言道,诗"上可九天揽凌霄,下可入泥慰蝼蚁",或许这正是诗人自己对诗歌艺术终生追求不舍的宣言吧。总之,其作品拓展了现代诗歌艺术表达方式,使当代诗歌艺术表达的形式呈现出一种更具有"多样性"创新发展趋势,更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新的活力,不得不说,这正是他展示给当代诗坛的一种可贵的精神。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九十高龄诗人高平先生评马国山的诗是"在大地上写的,是写在大地上的""有悲悯情怀""含有哲思""心中有故乡,也有世界;有花草,也有人类;有当代,也有历史;有今人,也有古人",是在通过"诗歌‘咬痛生活’,是真诗人。"高平老先生的评价十分到位、贴切和中肯,诗人马国山不但用诗歌语言"咬痛生活",更用诗歌"咬痛灵魂",给我们呈现了具涵四十年历程丰富多彩、饱含哲思的诗歌艺术佳作。作家马步升评价说"马国山的诗秉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并灌注了自身的生活经验,由此拥有了相当的辨识度"。作家叶舟为其《人间诗话》题写了书名以作勉励。作家王维胜评"他用一只干净的笔,书写孤独的心灵,触摸高贵的灵魂"。还有许多作家、诗人、读者都对他诗歌作品留下赞叹!

在此,希望他今后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精益求精,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为繁荣祖国诗歌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初稿,2024年夏修订)

【敏彦文,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届理事会理事。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数千首(篇),出版多部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